家乐福对面的芙蓉广场立交桥下,一段时间以来,桥下睡了好多人,至少有几十人,无论刮风或者下雪,他们都睡在桥下,有的年纪比较大了,不知道是流浪者还是外来务工者,这么多人一年四季睡在地下,既不卫生也影响长沙形象,希望有关部门看看是怎么回事,这些人是不是需要救助。
爬爬虫先生:
你好。你在市长信箱反映《芙蓉广场立交桥下流浪者》的来信收悉,市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我局办结。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芙蓉广场立交桥下露宿着40余名流浪者。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主要靠拾荒和打临工维持生活,夜晚就露宿在车站、码头、建筑工地、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地。近年来,他们的生活处境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关心。有的热心市民为他们送去衣被、食品等物资,有的帮助他们中间有劳动能力的介绍工作等。新闻媒体也作了大量的相关报道,但有些受访的流浪乞讨人员反映,对好心市民介绍的工作他们也去干过,,但一般几天之后就感觉无法适应,觉得参加工作受管制、不自由,还是觉得目前的生活方式比较好,然后就辞职了。对于救助机构的救助,他们也不愿意接受,一是到救助机构会受到一些约束,二是影响拾荒和打工。三是救助站的救助属临时性救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去年冬天今年春天特别寒冷,为了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存权益,帮助其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季,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每天组织人员、车辆在全市各主次干道、过街天桥、广场等流浪乞讨人员活动和露宿区域进行巡查,为流浪乞讨人员无偿提供过冬棉被、棉衣、食品和干净饮用水等物资,帮助他们顺利过冬,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突发疾病者及时送指定医院进行救治,对需要返乡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提供返程车船票等。
根据国家与现行的相关法规政策规定,我们的救助管理工作是以“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救助管理机构只能在受助人员自愿接受救助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救助,如果对象不愿意,不得强制性救助,因此我们目前对不愿意接受救助的对象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宣传和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