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原湖南乳胶制品厂曾经的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之迷雾

2018-2-1 4:17:49发布35次查看
原湖南乳胶制品厂(现称天福乳胶制品公司)曾是全国乳胶行业的知名企业,建厂以来,在全厂职工共同努力下,厂子一直红红火火。后来与国企合并后,体制为集体兼国营企业。由于大环境影响和现任厂长经营不善,渐渐陷入了困境。按理说,带集体性质的企业是不能改制的,现任厂长玩弄手法、打通关节后将其进行了改制,原厂长摇身一变,当起了大股东。其个人挥霍欠了多方的债,债权人以欠款入股,加他本人,俨然组合成乳胶厂的股东班子、独立王国,乳胶厂的噩运从此开始了。
先是打起了潘家坪8亩地厂房的主意,美其名搞开发,将时值2000多万的厂房竟以900多万出手,个中猫腻可想而知。等把钱玩得差不多了,又瞒着相关人员把提留给退休老人的资金200万取出,勉强维持了一段时期。他们除留一栋办公楼应付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日常开支外,几个股东联手操作,偷梁换柱,把原厂子的商标、设备、技术、原材料等有效资源用种种手段全部转移至其浏阳老家,待掌握技术后,又将原来的职工用各种理由辞退,至此,他们如愿以偿,完成了由集体兼国营企业变为私家作坊的全过程。
他们觉得该理清的都理清了,又玩起了大手笔,在广大职工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仅存的一座办公楼以3000万卖出,278万“蝴蝶”牌注册商标转让,资金至今下落不明,偌大一个曾经红红火火的厂就这样由他们联手操作下玩得连空壳都没有了。有职工代表前去质疑,满身酒气的股东法人竟喊来社会上的流痞相威胁。试问,在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中,难道能允许如此巨额的资产莫名其妙地流进个人腰包吗?
我们坚决不答应!我们原湖南乳胶厂全体职工一致通过三个不承认:不承认乳胶厂改制的合法性,不承认所谓的四个股东,不承认卖办公楼的所有手续。并恳请相关部门出面,对原湖南乳胶厂的原始凭据、往来账目进行全面的财务审计,一定要搞清巨额资产的去向,给大家一个合情合理的交代。
湖南乳胶制品厂职工
关于原湖南乳胶制品厂职工反映“原湖南乳胶制品厂曾经的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之迷雾”的问题。现回复如下: 原湖南乳胶制品厂是集体企业,曾被列为长沙市18家特困企业之一;根据长政发(1999)29号、长政办发(2000)3号、长经字(2002)181号等文件明确规定:市属城镇集体企业的改制可比照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有关政策执行。原湖南乳胶制品厂2002年经化医行办(2002)53号文件批准,长沙市企业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长企改(2003)133号批复完成改制重组,成立了长沙天福乳胶有限公司。2011年6月长沙天福乳胶有限公司经股东会决定将华夏商务楼物业进行处置。天福乳胶处置华夏商务楼后,部分退休职工和部分已理顺劳动关系人员要求政策外给予补偿(分祖业),于2011年9月以来多次围堵华夏商务楼,连续到行办、国资委纪委、市信访局等部门上访,此群体事件引起了长沙市国资委党委纪委、行办党委纪委的高度重视,行办党委、纪委于11月22日召开了专题会议,针对职工提出的问题和举报内容,联合国资委纪委一起展开调查核实工作,行办主要领导包案,成立了改制调查组、纪检调查组,以及根据职工要求给予补偿成立了协调组。2012年元月,改制组与纪检组通过详细的调查与核实,对职工提出的问题分别给予了答复,职工对答复未提出新的意见。协调组针对职工再最后一次给予补偿的要求,在行办指导下,于2011年12月29日下午在今朝宾馆由原湖南乳胶厂工会主席组织召开的原乳胶厂全体职工(包括退休职工)会议,选举了7名代表,作为维护职工利益与现企业协商谈判的代表,行办协调组从2012年元月以来多次协调现企业股东与原企业职工代表面对面交流沟通,经过三个多月的协调,新公司股东以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同意给予退休人员共享改制成果补偿、已理顺劳动关系人员再就业扶助金5000元,双方签订了备忘录承诺书与补偿协议,原湖南乳胶厂职工因新企业处置资产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稳妥的全面得到了解决。 二0一二年五月二日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