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城市道路留泥井施工方案改进的建议

2018-1-12 17:22:49发布48次查看
一、以前砖砌留泥井现状及分析
1.现状:现在通行的道路的留泥井下沉的机会很大,经修补后很大一部分会出现第二次或继续下沉。(注:潇湘晨报和长沙市张剑飞两年前特别关注过这件事)那些经修补后的留泥井远远望去一个大补疤,既浪费了材料,又影响了路面美观。
2.分析下沉的原因:
1经过的车辆超载
2留泥井在施工过程中质量不好,如底座砼厚度、强度不够,砖没湿好水就砌,没砌密实、粉密实
3雨季雨水浸湿而松动形成的整体沉降
4留泥井的外壁边泥土没有充分压实形成下沉摩擦阻力
5砖砌留泥井的剖面图为上小下大椎形,这样的形状从力学角度讲,井盖上的负荷和井体的重量除去井外壁与路基土方的摩擦力,都是基座承受了,而基座是常年浸在水中,所以很容易下沉。
由上述五条可见,防止留泥井下沉要从施工质量、施工方法和力学角度去解决,而不是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修补,这样非常浪费人力、物力,影响道路通行和路面美观。
二、建议改用新的施工方法:
1.在路基土方施工达到一定高度,像以前那样挖沟安装下水管,留泥井的位置也像以前那样捣砼基层。
2.留泥井在平管顶下面可采用以前砖砌成圆形到平管顶位置。
3.在留泥井空间位置放置填充物(如:水平放置的木方、袋装沙石、泥土…)
4.像正常压路一样,井位置放一层填充物和周围填一层土,这样一层一层把路基压起来。
5.在安装井盖基座前的一道工序时,把留泥井位置的填充物,一层层拿出来,像人工挖孔桩那样,把井外壁土层修成上大下小椎形,高度按50-100㎝,厚度是15-20㎝。像做人工挖孔桩护壁那样,依次拿出填充物和现捣井圈,这样形成的留泥井剖面图是上大下小,像一次性茶杯的椎形连在一起。
三、改变后的好处:
1.施工方法简单可行;
2.可节约人力、物力,施工质量容易保证;
3.最主要是可有效防止留泥井的整体下沉(如果下沉也是同路面保持一致的整体下沉)因为留泥井是多个剖面图为上大下小的椎形混凝土井圈,在下沉过程中会与路基形成非常大的阻力,再加上基座的承受力,所以很难下沉。
由于本人没有专业知识,只是初略建议,希望市建委、设计院、城建局等相关部门参考,论证后实施。
(正在施工的道路留泥井应该改变施工方法,已经下沉的留泥井修补也应改变施工方法)
首先,非常感谢理木子市民对我市城市道路留泥井施工提出的改进方案和建议。我市许多现状通行的道路留泥井确实存在下沉、破损、补疤等问题,您在来信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十分中肯,建议改进的方法很有参考价值。
市政府对城市各种井、盖病害问题一直很重视,长沙市住建委于2009年4月底颁布了《长沙市城市管线井、盖病害综合防治办法(试行)》,对全市范围城市道路管线检查井、盖建设所涉及的各类城市管线建设、设计、监理、质检、施工、相关原材料及产品的生产及供应商,工程建设及维护管理均作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关于施工部分的内容,就包含您来信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分析和处理方法。
严格按该办法规定执行的新建道路各种井、盖效果较以往有一定提升,但总体而言,执行力度欠佳。对于井及井盖出现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全市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结合您的建议不断完善《井、盖病害综合防治办法》;2、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监督,将检查井室、井盖内外在质量作为市政工程的一个重要构筑物单项独立验收;3、对现有道路上存在的井及井盖病害维修、维护,作为一个日常工作重点来处理。
我们将会认真研究您所提出的施工方法,若验证确实有效,我们将贯彻执行并建议住建委修改完善相关规定,再次感谢理木子市民对我市城市建设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会一如既往的关注每一项提议,认真落实到位,并请您继续对我们的城市建设工作加强监督、建言献策。
长沙市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