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撤县设区已授牌并深入民心,举长沙欢庆。这是长沙的重大历史变革,也是中央和长沙市给予望城区新一界领导团队的一个艰巨和伟大的使命。望城区领导人的英明与魄力及创新能力关系到望城区开发的效率和品质。我们心底支持望城区领导团队!但望城区的滨水新城开发速度和开发品质好像不是民众想象的那么快和好。我去过珠海的横琴新区、深圳的前海开发区还有成都的高新孵化区,比较起来感觉我们中部长沙之望城新区好像力不从心的感觉。
第一:望城区的起步开发区滨水新城的开发品质起点好像不太高,我们长沙民众真的希望在滨水新城区域的这片绿色之地建成象成都高新区和深圳的南山区及上海的浦东新区那样的高端金融和商住之城区,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控制滨水新城的任何公建和民建项目。切不可做大众化开发,没有创新和突破,切不可象修路修桥那样今年修明年改的重复开发。滨水新城的定位希望要定位50年不落伍的现代化大都市。
第二:望城区的金星路,是长沙市进入望城区的一条大动脉,是长沙市进入望城区的一条形象之路,好比从长沙市进入望城区的一面牌坊,长沙市政府段的金星路绿化很好,但过二环到望城区的金星路就很一般,给民众感觉金星路虎头蛇尾。其实望城区的金星路的绿化品质形象对引进外资非常重要!最近望城区已经对望城区段的金星路纳入整改提质亮化工程,好像是投资1500万,本人觉得1500万是否有点不太给力,道路隔离带绿化和两边的绿化引进优良树种1500万是否足够?而且望城区段金星路非常长,1500万元的整改提质那简直是杯水车薪。这次金星路绿化提质的档次和品质,希望政府林业局参考西安的滻灞大道及深圳深南大道及新疆的石河子,他们这些城市为什么一步就到位那么让人折服?所以我们希望我们望城区金星路的绿化提质真正一步到位,真正高品质,建议大量移植些优良树种及移植些高大的树,让望城区与长沙市通过金星路同品质对接,提升望城区门户形象。
第三:望城区湘江段的绿化,希望望城区政府多参考武汉汉口长江边的绿化带,汉口长江绿化带怎么如此宽阔与大气,我们望城区湘江带是否也很给力与大手笔?打造湘江带绿化及休闲也是百年之工程呀,要立足100年不衰,希望高起点并一步到位,切不可今年修了,过年5年又来改的重复开发。
第四:长沙市到望城区金星路的公交车,民众已提过好多次,增加望城区到长沙市各区县的车次与班次,但至今未见很大成效。望城到长沙各区县的车次与班次的增加会高效推进望城新区的城市化进程,交通方便了,来望城置业的新居民就多了,人多了,物流就发达了,物流发达了一切都会蓬勃增长。所以希望长沙市和望城区尽量解决以上问题。
第五:建议望城区的学校尽快与长沙市学校统一编排。
第六:滨水新城希望政府尽快启动些高层高端甲级金融型建筑,尽快启动公用建筑工程,譬如商业广场、汽车城、大型电影院等公用设施,以点带面,便于引进外来投资,有助于加速滨水新城的开发速度和效率尤其是品质。
第七:尽早开建地铁4号线1期望城段,在滨水新城区月亮岛路和长沙玫瑰园均设地铁站。地铁4号线1期望城段的开建,对提振望城区滨水新城起步开发区的人气和招商引资极具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非常之关键!望城区4号线尽量多设站点,请长沙市及望城区政府尽量考虑长沙市民的呼声:地铁4号线走金星路最好。
一、关于滨水新城的开发品质及定位
2010年年底,由望城区滨水新城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牵头,区城乡规划局与管委会规划建设部承办,按照“以人为本、‘两型’引领、国际品质、现代文化、江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启动编制了《滨水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起步区城市设计。为广泛吸纳国内外建设新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滨水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与起步区城市设计》采取国际招标的形式,方案征集吸引了美国柏诚、新加坡cpg、广州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等多家国内外顶尖设计单位参与设计,招标取得良好的借智借脑和宣传推介作用,广州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最终在方案竞选中脱颖而出,承担了设计深化工作。
本次控规编制望城滨水新城控规编制主要有以下一些工作节点:今年1月11日,举行了项目方案的评审开标,确定广州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为项目设计深化单位;2月22—26日,踏勘及部门基础资料调研;3月2日,提出比选方案进行沟通;3月15日,组织省内专家现场踏勘并召开专家专题咨询会;3月31日,召开部门咨询及各规划对接会;4月14日,召开省内专家、区直部门审查对接会;4月29日,通过区规委会议审查;5月11日,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委会向市城乡规划局及先导区国土规划部作了专题汇报;5月30日,进行现状调研报告审查;6月7日—10日,现场补充调研、专业部门审查;6月22日通过了市规委会的审查,并于6月27日—7月27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及现场展板公示的方式,对阶段性规划成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公示,收集到包含市规委审查会议纪要和市规委会专家、望城经开区、网络公示、现场公示、民众电话等多方意见约86条;10月18日通过了张剑飞市长办公会议的专题审查。
该规划经过了多级、多部门、多专家(全国知名专家)、多方位的全面审查和把关,也全面接受了来自各方的意见,一方面规划编制程序规范严谨合理,另一方面规划定位准确、理念新颖、深度详实。
(一)规划目标——长沙新区、幸福水城
充分对接长沙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等上层次规划,遵循滨水新城概念规划“以人为本、‘两型’引领、国际品质,文化提升、江城一体”的理念。规划拟打造“长沙新区、幸福水城”,构筑望城的新城市中心,大河西先导区的核心板块,长沙的生态tbd(都市旅游商务区),以幸福为本、以水为媒,建设长株潭幸福城市的引领者,“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幸福生活水城。功能定位:高端居住、商务旅游、生态文化、时尚创意。
(二)规划策略
1.构建“水城格局”
水是新城的灵魂,做好“滨水、兴水、秀水”文章,是彰显新城特色魅力所在。规划遵循“意通形随”的原则,通过“引、通、环、清”,形成“一轴、两河、三湖”贯通的水系格局。规划水域面积3.38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10.75%,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城良好的水环境特色。以水为主题,打造1000亩的斑马湖东湖休闲公园、700亩的枞树港湘江国际游艇会、1500亩的张家湖生态度假公园、1500亩的马桥河原生态湿地公园和1500亩的大泽湖旅游文化公园,营造“水流、岸绿、景美、游畅”的水生态环境。
借鉴国外水城建设经验,“依河而建、择水而居”, 60%以上的地块临水。构筑水博馆、游艇会、水疗中心、600米的黄金水街、桥文化艺术走廊等水主题项目;描绘“沿江绿道、沿河画廊、沿湖乐园”的水景特色。借鉴新加坡的经验,规划水上游览线,设置水上观光巴士、小型游艇、画舫船、水上的士、游乐船、游艇码头等,打造新城建设亮点。
2.贯通“区域绿道”
引导从“区域绿地”走向“区域绿道”生态格局的转型,使谷山、乌山、麻潭山、观音山等分散的绿地通过区域绿道构成网络生态格局,并把重要景观资源和休闲旅游资源,通过慢行交通串联,作为渗透到生活区中的开敞空间,形成“岛式开发”的组团式布局,有效消除城市病,实现“天人合一”的宜居生态环境。长沙市总体规划中涉及的四个区域生态廊道均得到了落实,包括300米的北横线生态廊道、150-300米的高压走廊生态廊道、300米的大泽湖-谷山生态廊道、400米的三环线生态廊道,保证了区域生态安全。
3.成就“绿色交通”
引导从“私人交通”走向“绿色交通”的转型,强调道路交通的 “绿色性”,即本着低碳、集约、高效为目标的“公交优先”的策略,引进brt、地铁等快速公交,其中潇湘大道交通道对接长沙市交通道,拟建设成为湖南省首条brt快速公交线路。结合水岸商业、文化、娱乐、游憩项目,沿江、沿河、沿湖设置滨水步行道、滨水自行车休闲道和水上游览线路,构建连续、安全、休闲、个性化的慢行交通体系。通过快、慢两套体系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并为tod开发模式奠定基础。
4.打造“黄金水岸”
世界各大都市优美的水岸区总是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成就了城市至高的生活梦想,规划区拥有长达19公里的湘江岸线,本着打造水岸经济带的理念,突出岸线的混合性、开放性、亲水性、可达性、连续性,引入金融商贸、商务办公、旅游文化、时尚创意、生态休闲等高端服务业,增值城市发展空间,打造成为宛如澳洲黄金海岸、芝加哥滨湖区、曼哈顿哈德逊河、欧洲莱茵河般的优美滨水景观带。
沿江控制50-100米的绿化休闲带,设置滨江休闲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湘江文化广场、观景平台、游船码头、浅丘公园、健身场所、生态停车场等,并分段种植季相丰富的花卉,营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滨江风情。通过水岸经济带和水岸休闲带打造一条“金色产业”与“蓝色生活”交织的“黄金水岸”。
5.构建“光明新城”
“田园乡村”与“光明新城”融合,确保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同时拥有开敞的田园环境和便利的城市环境。参照“光明城市”的理念,采取高强度、低密度的空间设计,围而不合的布局创造开阔的视野景观环境,尽享滨江自然风光,营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江城一体”的城市形象。
例如大泽湖片区采用“张弛有度、疏密有致”的布局模式,沿江布置260亩的湘江文化广场,沿湖布置演艺中心、滨水广场、游船码头等游憩空间,环湖则布置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其中400米的星城塔构成长沙的新地标。借鉴纽约等世界级城市小街坊、密路网的空间格局,体现集约、开放、高效的空间特性,塑造标志性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风貌。斑马湖片区沿湖采用“湖光江色、生态浮岛”的概念进行低密度开发,沿江滨水社区体现养生健康的生态主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6.建设“两型社会”
引导从“传统粗放”走向“集约友好”的转型,秉承“两型社会”建设核心思想,从集约布局、绿色交通、生态廊道、绿色市政、新技术节能降耗五个方面引入低碳生态理念与技术,引导规划区内“两型”社会建设,营造一个城市、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滨水新城。
重点打造 “五个一”绿色工程,即一条设置活水公园、湿地公园、滨水绿道的绿色水系;一条包括水源热泵、雨污分流、中水利用、风光互补的绿色能源带;一条包括tod综合体、快速公交、智能交通的绿色交通带;包括综合管沟、集中制冷供热、雨水循环、中水回用的绿色商务区。推广可再生建材、太阳能集热器、生活污水回用、垃圾分类、屋顶花园等的绿色社区。
二、关于金星大道两厢绿化的问题。金星大道(望城段)的绿化续建工作,是在望城撤县设区后,区委、区政府为落实区首届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绿色城区”的会议精神和徐守盛省长“将望城打造成为长沙最亮丽的名片”指示。由区林业局负责实施,计划在春节前完成。
金星大道全程8.5公里,系长沙市岳麓区进入望城区的“门面路”、“形象路”,因此对该路的设计定位为“把金星大道打造成全区第一条生态、景观、迎宾大道,为生态望城、绿色望城夯实基础,为今后道路绿化作好引导和示范”。全路段在植物配置设计时,注重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季相分明,确保树成林、花成带,形成高—平—低、远—中—近的立体景观效果。
随着工作的推进,领导们的重视,全路段的绿化资金投入,在先期1500万元概算的基础上,预计增加到3000万元左右。主要是变更了人行道的行道树和中央分隔带的主要树种,原来设计的行道树香樟和栾树全部更改为10-12cm桂花树,中央分隔带主体树种更改为相对更为适宜生长的红叶石楠,这样使得金星大道的近期绿化景观效果更明显,绿化档次更高。周边两厢27米宽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约20万平方米按乔、灌、藤、草搭配,体现自然林风格;其中各项目单位绿化退让由各单位按统一风格设计。
该工程即将于农历小年前完工。完工后,沿线两厢新增乔、灌木31000余株及大面积的花草地被,给人们耳目一新迎新年的感觉。
三、关于望城区湘江段的绿化的问题。规划湘江西岸、沿潇湘大道景观道两侧设置了100-150米不等的滨江绿带,引入绿道概念,组织自驾车、自行车、步行及湘江游艇交通游览路线,构建绿色观光休闲系统,打造 “高端、国际、潮流、活力”为特色的滨江岸线。
四、关于增开金星大道公交线路。目前我区共有众旺和红光巴士公司2家客运公交企业,普瑞路有众旺公司907a线30台公交车(华夏-洗心禅寺)经过,金星大道有众旺公司903线56台公交车(望城至荣湾镇)经过,望城至星沙22台客运班线车辆也途经金星大道。随着金星大道周边新楼盘的与日俱增,来望城置业的新居民越来越多,交通压力明显增大,民众出行难的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我区将要求众旺公司907a公交线增加发车频率,暂缓金星大道旁楼盘业主出行难的问题。
增开或延伸长沙市公交线路至市区,需市人民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批准。我区开通903、918公交车时要求过江,但市政府考虑到过江交通压力过大,暂未批准。我区当前正在做望城区公交一体化的整体规划,将充分考虑到望城新区的城市化进程以及金星大道旁楼盘与日俱增民众出行需要的问题,并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尽快解决交通问题以方便民众出行。
五、关于学校编排的问题。望城撤县设区后,按照省市精神仍然执行“一改三不改”政策,所以我区的学校暂时不与长沙市学校统一编排,待过渡期满纳入城区统一管理后,区内的学校将与市内学校统一编排。
六、关于近期启动的项目的问题。引进战略第三产业项目,对于加速新城城市化、提升城市形象、积聚地区人气具有重要意义。滨水新城管委会自成立之日起即突出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尤其战略第三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先后接洽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近150余家,涉及行业包括大型商业综合体、高端精品汽车4s店、五星级酒店、家居建材广场、游艇俱乐部、综合三甲医院等。湖南永通汽车4s店等8家中高端汽车品牌、九城汽车4s店等12家中高端汽车品牌、明发商业广场(中国城市运营50强,商业面积不少于40万平米,商业业态涵盖购物、餐饮、娱乐、休闲、酒店、旅游、游乐、酒店式办公等,含大型电影院)、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建材生活广场(商业面积不少于50万平米)等一大批具有战略节点意义的综合商业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永通别克店已于2011年12月开业,其余项目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立项、报批等手续,预计2012年上半年即可全面开工建设。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各集团总部等一大批项目洽谈正紧锣密鼓进行。同时,滨水新城管委会已经铺排旺旺东路、月亮岛路、吴家冲路、潇湘大道交通道、大泽湖路、金潇路、金圆路、新巷南路、东马路、振兴路、喻家湾路、平安路、银星路改造、黄金大道改造、腾飞路、知贤路、星月路、大泽湖路、潇湘大道北延线、枞树港两岸景观设计、枞树港清淤和大泽湖公园景观设计等道路和景观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推动滨水新城大开发、区域人气大集聚、城市品质大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大攀升。
七、关于地铁4号线走向的问题。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望城段南起二环线(三汊矶大桥西)北至普瑞大道,沿银杉路走向,根据地铁交通的相关技术要求设月亮岛路站和普瑞大道站。地铁4号线一期车辆段选址位于三环线以南、石长铁路以北段。规划地铁走向与站点设置依据为《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修订)(2011.8),从长沙市远期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结合望城区经济发展尤其是滨水新城的土地利用和整体规划,其相关规划已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确定,可行性报告正在报国家发改委批准。
关于地铁4号线的相关工作,区城乡建设局正加快与市轨道公司进行衔接,将争取市政府、市城乡规划局、市轨道交通管理办公室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优化地铁走向及站点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