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市长:
您在施政报告中,关于让每一个人都有学上、上好学的承诺,非常让人激动。长沙作为湖南省会,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市县中高收入群体来长沙置业安家落户,为长沙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小学教育已经成为长沙的关键竞争力,也是最长远的竞争力。然而,中小学教育现状却是规划建设容量远远跟不上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
1. 一些城市区域,由于规划建设的学校容量严重不足,或者很多中小学虽然已经规划了,但却连拆迁腾地都迟迟没有进行,导致常住人口,甚至是已经购房落户的人口或者原本的几十年的老市民的子女,都是一学难求。譬如江湾半岛区域,譬如省府区域,譬如麓谷区域,都已经有数十万市民常住,但学校却屈指可数,为了让子女上个学,根本不挑学校,只要有个学位就好,结果经常都做不到。
2. 一些旧城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外迁,棚改、旧改不断推进,很多中小学的生源不断下降,学位本来存在富余,完全可以通过允许其他区域的常住人口的子女跨区入学,既缓解上学难问题,又充分盘活利用了老城区中小学的闲置资源。但是,旧城改造却不断将中小学用地变为商品房开发,或者很多中小学被规划为将来要拆迁的对象,结果资源多年闲置,而同时大量其他区域人口子女却上不了学,资源严重浪费。
3. 长沙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米、规划居住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大型楼盘越来越多,然而,很多却没有规划预留初中,甚至不少连小学都没有,仅有的一个幼儿园还挤得要死。结果大量在长沙购房落户的群体,为长沙贡献了毕生积蓄,却连子女上学都成问题。这极大损害了长沙的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竞争力,极大损害了长沙的长远发展。
实际上,长沙虽然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是722万人,但中小学及幼儿园在校生规模却比常住人口达到1022万人的武汉还高出7%,并且上学难的现象还十分突出,甚至比武汉还是要更困难。而且,按照722万常住人口所统计出来的长沙人均gdp,居然与北上广深南京杭州相当,远超成都武汉沈阳大连,但人均收入却远低于北上广深。这些都只能说明,长沙的官方人口统计规模远低于真实情况。按照现有722万这样的人口规模来规划建设中小学,其容量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长沙官方统计也承认,主城区至少有200多万流动人口并未统计为常住人口,但其常年在长沙工作,其随迁子女也大量来长。此外,长沙所吸引的大量省内各市县来长购房置业但尚未落户的群体,从历年长沙商品房成交面积来看,也累计至少达到了两百多万人。像邵阳、常德、娄底等地几乎是一个县一个县的高收入群体都将子女送到了长沙读书。
为此,建议立即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改进:
1. 立即大幅度增加江湾半岛、新世纪片区、麓谷片区、省府片区及雨花区等分别已经有数十万人口入住的新城区的学校规划建设的规模和容量。建议以上每一片区,都至少新增高中180个班、初中240个班、小学360个班,幼儿园300个班。必须在原有中小学规划用地范围外,再新增一批中小学规划用地。
2. 对于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必须明确:不得将既有的中小学用地更改为其他用途,必须全额保留;并且,还必须对既有老旧校舍进行改扩建和新建,将老城区中小学学位规模从总体上再扩充50%。对于一些人口集中的区域,不仅中小学既有用地需要保留,而且,还需要在棚改、旧改中,再新划拨一些周边邻近地块,与原有教育用地整合成更完整、更规范的用地。对于棚改旧改因为保留乃至扩大中小学用地规模,而致使改造的财务难度增加的,可适当调增改造后的商品房用地的基准容积率。
3. 以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办学:
(1)明确要求,所有新建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大于30万平米、或者总规划入住人口超过5000人的,必须配建一所不低于24个班规模的初中,一所不低于30个班的小学,一所不低于18个班的幼儿园。没有足够用地建设学校的,可以按照标准向市教育局缴纳代建代管费。没有完成此项规定的,不予发放建设许可证及销售许可证,不予办理产权手续。
(2)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大于100万平米、或者总规划人口超过1.5万人的,必须配建一所不低于30个班规模的高中或职业中专。没有足够用地建设学校的,可以按照标准向市教育局缴纳代建代管费。没有完成此项规定的,不予发放建设许可证及销售许可证,不予办理产权手续。
(3)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在规定标准之外,再主动配建增建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配建增建学校的规模每增加30个班,就在原基础上额外奖励3万平米或者原总量10%的建筑面积,但即便主动增建的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合计超过90个班,奖励幅度也仍然最多不得超过30万平米或者原总量的30%。没有足够用地建设学校,但愿意主动按照规定标准的2倍向市教育局缴纳中小学代建代管费的,也可以享受此项奖励,但奖励幅度同样不得超过规定上限。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在中小学上学难的情况下,长沙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更无法奢谈什么大发展。
事实上,长沙在教育方面已经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艰苦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长沙的中小学教育仍然面临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严重错配等问题。
希望长沙以此机会,出台新的政策,鼓励主城区尽快新建、扩建、增建一批中小学学位,尽快缓解上学难问题,并借此机会,争取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城市!
祝愿长沙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xczz先生(女士):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长沙教育的关心和关注,信件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将会认真研究解决;所提出的真知灼见,我们将会虚心采纳。同时,就长沙市城区教育规划布局及建设相关情况向您介绍如下:
一、关于长沙城区学位供需的基本情况
根据教育事业统计,2013年,我市城区有小学260所,班数3922个,在校小学生数196753人,平均50人/班,按国家班额标准即45人/班计算,目前缺口450班;有初中42所,班数1850个,在校初中生数100788人,平均55人/班,按国家班额标准即50人/班计算,目前缺口166班;有高中37所,有班数1144个,在校高中生数63510人,平均56人/班,按国家班额标准即50人/班计算,目前缺口126班。
二、关于长沙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修编的情况
2012年,紧随长沙市总规修改的步伐,我局组织和指导各区县(市)开展中小学校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其中在内五区、高新区和长沙县编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汇总、整理和分析工作,形成《长沙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03-2020年)》修编成果,并于2014年1月24日完成社会公示,根据公众意见以及相关控规提升成果,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近期准备上报市政府审批。本次学校布局优化后,规划范围扩大到长沙县星沙镇和空港片区以及由望城区划入岳麓区的各个乡镇,长沙市中心城区规划中学共221所,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共11492班,容纳中学生人数为574600人,服务人口820.86万人;规划小学共485所,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639班,容纳小学生人数为613755人,服务人口876.79万人(具体规模以市政府审批为准)。其中,内五区及高新区规划增加中学近70所、小学130所。规划修编特别对学位缺口较大的区域,尽量增加了中小学布点。
三、关于我市城区新建楼盘中小学校配建的情况
根据《长沙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即“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时,每4000居民以上住宅区应按标准规划配置小学、幼儿园,每8000居民以上住宅区还应按标准规划配置中学。分散开发建设的住宅,必须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解决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增容”,我局在新建楼盘项目征求审查意见时,均要求开发规模达到需要配建配套学校的楼盘履行相应配建责任。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有约60所中小学是开发商配建的(不含交纳委建费由区政府代建的学校)。
另外,信件中提出“允许其他区域的常住人口的子女跨区入学”,此建议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但在目前区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情况下实现难度较大,不过我们将要求各区加强优化学校布局。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