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通讯技术高度发达,手机几乎人人都有,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给手机用户带来很多困扰的就是骚扰电话。很多人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我是xx房产,低价公寓有没有兴趣?”,“请问小额贷款有没有需要?”等等,你正在专注工作时,正在开会时,或正在休息时,这些骚扰电话不甚其扰。当你购置房产后,装修公司、家具商、二手房中介会不停的打你电话,当你购买汽车后,各家保险公司就会打你电话叫你买车险,当你小孩出生后,各家奶粉公司、母婴护理、保险公司都会来打电话给你推销产品,当你小孩上学后,各家家教机构就会不停来骚扰你,当你老了,保健品公司又会盯上你。商家能很精准的找到你,你在这个社会似乎已经没有个人隐私,你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甚至银行卡信息可能已经在众目睽睽之下。<br>
骚扰电话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家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已经很重视,315晚会也多次曝光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公安系统也已经打掉了很多买卖个人信息的团伙及个人,包括购买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专业群发骚扰短信也已经得到了控制。但目前为什么仍有这么多骚扰电话?一是个人信息的买卖仍然存在,他们通过网络等隐蔽手段交易,破获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二是已经有大量的个人信息流出,被诈骗集团利用或商家推销商品,诈骗集团当然是公安打击的重点,但大量的个人信息是被商家利用来推销商品,这样的行为没有被规范,管理这样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那个部门来管。商家有广告的权利,但不能利用个人信息,不能有骚扰行为,不能主动灌输。姚明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因此,我建议对于商家通过主动拨打个人电话用户来推销产品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及立法。<br>
一,要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任何个人及集体禁止买卖个人信息。<br>
二,建议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利用个人信息推销产品和主动拨打个人电话用户推销产品的行为的违法性及相关细则。买卖个人信息是犯罪,使用个人信息也应定性为违法行为,达到一定数量及根据情节需定性为犯罪。<br>
三、建议明确违法行为的处罚条例。情节较轻可以工商部门处罚,情节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br>
四,要明确公安、工商、电信等机构、单位对违法行为处罚的职责。如果没有明确那个部门执法及处罚,法律等于虚设。<br>
五,要明确老百姓举报的途径及善后工作。老百姓可以通过寒山闻钟等平台举报,需要有处理结果的回复。<br>
2017-8-7 1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