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议“扶倒地老人”

2024-11-2 0:30:1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议“扶倒地老人”
近日,“新民晚报”刊登宋鹏伟先生《“能躲则躲”距离“能帮就帮”有多远?》评论文。四川老人罗某在回家途中发病倒地,等急救医生和民警赶到时,罗某已停止呼吸。宜宾网友“宜宾江哥”非常自责。他是第一个见老人倒地的路人,几番纠结,最终没有及时施以援手,错失救命时机。宋鹏伟先生认为,“江哥”没有及时施以援手,是怕被讹,可以理解。宋先生认为,即便现实中扶老人是主流,担心被讹而放弃的人也在增多。宋先生认为,应该惩戒无良的讹人者,营造良好道德环境。同时扶老人要有“技术”,或多人一起行为,或打开手机视频等等。笔者都认同。同时,笔者认为对“扶老人”问题,还应适度深究,为什么四十年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笔者在此不讨论,道德水平上升还是下降。笔者认为当时“扶老人”问题“低成本”,不存在大额的医疗费由谁承担,因为没有大额医疗费。这是个现实的经济问题。因此基本没有讹人问题,扶老人就没顾虑和担心。
现在大额的医疗费称为“看病贵”。笔者邻居付先生六十二岁,平时身体很好,近期感觉气闷,至医院治疗,医生说心有问题,装了一个“支架”,8万元,自己承担了2万元。老人跌倒,如有大病或大伤,医疗费至少在万元。有的老人承受不了,也会一时糊涂转嫁他人,成了“讹人”老人。于是也出现了影响恶劣的“讹人”。近期,“新民晚报”有二整版讨论“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郑自华等几位先生都发表了看法。郑先生认为,不要贴标签,现在“坏人坏事”老人占比例很低,且贪小便宜,揩公家油、举止不文明等,谈不上是“坏人坏事”。笔者认同。笔者认为“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是个伪命题。郑先生说,贴标签是一种自取其辱,自毁形象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去年国庆,日本人因此对中国老年游客有偏见,冤枉中国老人“碰瓷”。朱超云先生对原本朴实善良受人尊敬的一位老太,一念之差在交通事故中昧着良心指证救助她的人,是私欲失控。对此笔者不完全认同。笔者认为,这老太是被高额的医疗费吓昏了头,才会讲昧良心的话。这在四十年前是没有的问题,不存在高额的医疗费,就不会讲昧良心的话了。这是个现实客观因素。值得大家深思。
笔者认同宋先生的“扶老人”技术指导,更赞同上海实施的救助人免责的“好人法”,也希望高额的医疗费能适度下降。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中国将更美好。苏州生
2017-1-15 17:42:05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