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民营企业家助学“苏州日报“12月31日刊登《10万爱心善款捐助贫困生》报道。报道了吴江桃源镇加力加染色砂洗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了”桃源镇加力加爱心助学基金“,一次投入10万元助学。82名贫困生每人得1000元,还为外来工子弟学校捐资2万元成立”加力加爱心助学图书室“。赞民企助学。今年来屡见老人捐助教育事业,捐助贫困学生。“扬子晚报”6月14日刊登《南通9旬老党员捐资100万助学》。南通一名一生经历传奇的94岁老共产党员,将省吃俭用的100万巨款捐给了慈善事业,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新民晚报”7月14日刊登《上海老人捐200万积蓄云南助学》报道。报道说,为纪念一生热心慈善事业的丈夫,市民苏瑞华女士将她与丈夫所有的积蓄200万捐献给云南一所中学。“现代快报”7月31日刊登《93岁老人要帮他完学医梦让他救助更多人》报道,陆天石老人和老伴退休金并不高,勉强交老年公寓的床位费,老人年轻时省吃俭用,有一笔存款。老人说:“我们留了一些养老,另外还有8万元,准备拿出来做点有意义的事。”去年他们资助了宿迁贫困生小莉。今年他们见了"现代快报"<<孟母三迁>>的报道,决定资助单身母亲母子俩,助学至李猛林大学毕业。12月8日“扬子晚报”刊登《苏大“助学红娘”20年帮扶586人》报道。高赞苏州大学教师张寿华20年帮困助学义务大力表彰。老红军捐毕生积蓄助学,老夫妇助学,老教师助学,老职工助学等等,都在献爱心助学。这次“苏州日报”报道了民营企业家献爱心助学,这显示献爱心助学已深入人心。中国的富人也开始回报社会。笔者希望这还是媒体报道的开始,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将用爱心助学,将有更多的富人助贫助学。苏州人助贫助学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范仲淹助贫助学是典型的助贫助学。今年“姑苏晚报”刊登了《范仲淹“裸捐”出全部积蓄》文。文章说,范仲淹拿出12000贯钱(相当于人民币750万)全部积蓄购进1000亩田,建立范氏义庄,保障了范氏族人的生活且延及苏州的穷人。同时义庄还出銭资助子弟赴考和教学。这也惠及异姓贫穷学子。江南水涝灾害时,范氏义庄搭起大片茅草屋,供灾民临时居住并支起大锅开仓烧粥。春耕时,还会支给每个人一笔路费和种子,好让他们回乡继续耕种。当官的范氏后人,也捐田捐銭回报义庄。淸宣统年间,范氏义庒的义田发展到5300亩,为历史最甚。这是苏州史上典型的大慈善事业。加力加公司企业家启动了企业家们爱心助学。笔者希望民营企业家们少购一件奢侈品,少吃一顿豪华酒,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实是积功积德的善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希望中国的富人和民营企业家多献一份爱,多献一份热力,助中国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人人献一份爱,中国 苏州生
2016-12-31 19: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