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红绿灯设置,西环高架有北往南主线车道减少为两条来,确实减少了高架桥上的变道加塞,但于桥下则造成了大量的拥堵及交通事故,也间接影响了转往北环的车辆通行,在各导航软件上均能看到主线从1点左右开始便是一条红色拥堵线,而从太湖高架及北环转西环的两条辅线均是一片绿色,而到高峰期时主线车辆经常能够堵到西站货场匝道入口,同时间的两条辅路确仍旧通畅,而行驶到立交桥下更是通行困难,建议将西环主线恢复三车道,将北环转西环改为一车道并相对增加此辅路绿灯通行时间,缓解西环主线的拥堵,改善主线的通行能力,希望相关部门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各方向车流量数据,优化红绿灯及车行道控制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拥堵状况。
市公安局便民服务员
网友你好,新庄立交是苏州市中心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西侧太湖大道高架、北侧西环北延快速路主线、东侧北环快速路高峰早晚高峰均超饱和运行,而新庄立交南出口只有3条车道,合流的车流量远远大于南侧西环快速路的道路承载能力。造成了北向南主线和西转南匝道、东转南匝道合流处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冲突,呈现秩序混乱、拥堵加剧、事故频发的态势。为了减少由于新庄立交西转南拥堵对西向东进入北环快速路的车流的干扰,同时减少新庄立交南出口处多车道合流、交织进入西环快速路引起的交通延误及交通事故,苏州交警支队从匹配供需关系、均衡交通压力、减少冲突程度、改善合流秩序着手,根据“供需均衡、缓进快出、车道匹配、冲突分离”的管控原则,在新庄立交西向南匝道和东向南匝道设置交通信号灯,采取交替放行控制流量;对北向南主线车道渠化进行了优化设置,由3车道改为2车道进入立交合流,且为不受信号控制的自由流,并且在立交南出口仍然配置了2车道进行匹配,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北向南的主线车流。据统计车道优化方案及信号灯设置一个月以来,该路段交通事故与前期相比较下降了20%左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期我们还会根据流量情况、道路通行状况实时调节信号控制,以尽可能满足各方道路需求。
我觉得现在的设置很合适很有利于分流啊
交通事故,桥面变道确实减少很多,但是主线确加剧拥堵,是否可以设置的更为合理
分流有什么用?通行速度反而降低了,导致车辆积压更容易出事故
的确是,以前到高架上合流处才开始拥堵,过了合流处也就好多了,现在北环上就开始堵起来了,总体花费时间比没有红绿灯更久。
分流是分流了,桥面上大家的确不会插来插去了,但是下面堵成什么样了,不但上西环的堵,连往新区方向的也堵。真的不如之前。
交替放行一个车道就ok了。
北环东西转南向西环的两个匝道,现在各有两个车道,简单用信号灯轮流放行,非常不科学,不管哪个方向,只要遇红灯,就会引起车流拥堵到主道。实际情况确实已经发生,失去了设立信号灯控制交通瓶颈的初意。本人建议,两个方向左右两个道,应该同时各自交替放行一个道,也就是任何时候都各有一个道通行,红灯只起匝道的到某一道的限行而不是左右两道都禁行,任何时候至少有一个道通行,应该可以大大缓解红灯匝道的车流影响主道通行的问题。交警部门不妨试试此法的效果。
新庄北往南方向那边的硬隔离和红绿灯一设置,开心的是草脚,不会从一到匝道就被老司机加塞了,可越往前开越堵。为什么呢?因为更多的草脚被“庇佑”到下坡庞大车辆中了。所以个人感觉就是一般情况我坚决不去新庄这边噶闹猛,本来不硬隔离可以直接在合理范围内变道到最左边车道,现在特么必须到下了坡才能开始变道,那时候积压满了车,谁都别想顺畅通过。
所以说越弄越差
现在是越来越堵
屁股决定脑袋的车道设置
意思是相关部门避而不谈,不积极处理改变后造成的交通问题咯?
早上有北往南太湖高架北环转上来的车道非常通畅,然而西环主线堵到白洋湾货场处,红绿灯也没有启用,不知道相关部门是怎么考虑的
晚高峰的新庄立交还是不要去凑热闹了,红绿灯的调节作用也只是摆设
2018-2-1 1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