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这个病就要开始了,令小麦瑟瑟发抖

2024-1-14 20:14:5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危害也重。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众所周知,白粉病发病快、传播强,危害性大,一旦爆发严重影响产量,为了夏粮的丰收我们必须要了解小麦白粉病,重视起来,早防早治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一、小麦白粉病症状与危害:小麦白粉病其典型症状是在叶稍和叶片表面形成白色粉末状霉层,破坏小麦绿色组织,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可致叶片早枯,小麦千粒重下降,一般发生年份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
二、发生及流行条件1、 品种抗病性。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虽有明显差异,但多数抗病能力不高,这是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而先前审定的一些对白粉病高抗或免疫的品种比如济麦22,由于连续单一大面积种植导致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变化,而逐渐失去抗性,从而也加重发病。
2、 病原。小麦白粉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类真菌,其生理小种有32个。各地所存在的优势小种对当地小麦品种的毒力强,则是病害发生的主要依据。
3 、气象条件。在感病品种和菌源同时存在的年份,凡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病害流行。最佳发病温度为15-20度,相对湿度大于70%时对病情发展有利,温度18度时病情进展快,而低于10度或高于30度病情发展受到抑制。近几年发现,在干旱条件下亦能发病。
4 、栽培管理。水肥条件较好,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过密,贪青徒长,通风透光不良,或水肥条件很差,植株生长衰弱,细胞缺水失去膨压,抗病性下降,发病均重。
三、防治方法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和栽培措施为辅,对白粉病要做到防重于治的植保理念。
1 、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2、 栽培防病。合理密植,注意氮,磷,钾肥的科学搭配。湿度较大地块,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利于麦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麦收后要及时深耕灭茬,清除病残体和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
3 、药剂防治。种子处理:在麦苗发病较多的地区,可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拌种,能有效地控制麦苗发病,减少越冬病菌,并能兼治苗期锈病及各种黑穗病。
田间喷药:小麦一般于4月20号(孕穗期)后开始药剂防治为宜,常用药剂主要有25%多菌灵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5-50g或30%己唑醇悬浮剂5-8ml,兑水20-50kg均匀喷雾,一般喷两次以上,每次间隔7-10天。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