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险:遭一场大旱,绝收了3成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禾驮乡石门村党支部书记石寿芳说起村里的中药材种植时,总是一脸的自豪,因为现在村里282户都靠种药材富起来了!
但麻烦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持最好的品性,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都是露天种植的。这就导致了农业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风险:自然风险。“去年我们村里遭了大旱,结果一下子绝收了三分之一,村里很多人一年都白干了。”石寿芳说。
而对抗自然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农业保险力度。但农业因为风险大、收益低,农业保险一直存在种种问题:首先是补助标准太低,一些地方一亩地种植的成本在500元以上,而全部绝产的赔偿只有280元。其次是现在保险品种单一,大多只有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给予补贴,而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尚未被纳入国家保险。
市场风险:种好了顶多算丰产,卖了好价钱才叫丰收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也是农民需要面对的一个常见风险,特别是这些年,每年都有各地的农产品烂在地里、农民哭诉求助的新闻。
“现在农民所要面临的市场和以前相比,风险更大。”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表示,对现在的农产品来说,本地市场不一定是你的市场,现在农产品都是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
而要降低市场风险就要延伸产业链。对此吴沛良建议,不能光靠生产,特别是农产品,现货产品存不住,可以搞冷库,搞深加工,价格不好就储备起来,高价的时候抛出去。“农产品种好了顶多算丰产,卖出去,卖了好价钱才叫丰收。”
技术风险:最重要的是培训要跟上除此以外,吴沛良代表还提出了第三种风险——技术风险,而这种风险是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流下越来越凸显。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很大的原因是农民本身素质不足,技术缺乏所造成的。
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毛丹表示,有时候引进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或者是刚刚引进来还不成熟,或者是老百姓技术没掌握好,是很容易失败的。任主任认为,最重要的是培训要跟上:“农民不种玉米了,改种马铃薯还比较简单,改种木耳,技术就得现学了。”
(呱呱三农编辑:蒿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