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深度 | 回顾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峥嵘岁月

2020-1-24 2:15:25发布4次查看

  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起点,放映过往十年属于本土独立时装设计的光景,有赤手空拳的设计新人,有饱含理想的海归学子,有才华横溢的创作鬼才……中国独立设计师过去这十年的路好走吗?不会有人妄言容易。进入下一个十年又将如何虽无法未风先雨,但注定又将是不平凡的一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没有方圆,不成体系
  “独立设计师”这一名词是近十年来才得以普及的,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便已诞生了第一代的独立设计师先河之辈。1989年被评为“世界青年优秀设计师”之一的马羚,1993年创立同名品牌的刘洋,1996年创立女装品牌omnialo(欧柏兰奴)的罗峥,1997年荣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的郭培......但“生不逢时”让创业先辈们即使拥有不俗的笔调也缺乏书写历史的环境和条件。
  现代服饰的普世审美观和价值观,包括许多的流行现象,以及着装的礼仪常识,大多都来自于西方服饰文化。中国虽是世界服装大工厂,又在今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时尚消费市场,但长久以来却被西方时装体系统治着审美。知名媒体人洪晃认为,中国时装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独立的审美系统。
  在yuniya kawamura所著的《the japanese revolution in paris fashion》(日本设计师在巴黎的时尚革命)一书中,他认为,设计师个人的成功不光仅靠其个人的天赋及汗水,更重要的是时装体系对其的接纳和支持程度。这个时装体系由行业协会、院校机构、媒体组织、资本企业等构成,作为时装业的护城河,与设计师的命运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1年,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对法国政府1945年颁布的“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官方行业标准进行了补充,“第一,领薪职工的定义延伸至包括创作过程中的员工,即工作坊或工作室的人员,而非仅仅负责制作的职工(最少须有20名领薪职工的规定维持不变)。第二,每个系列的款式数量由政府规定的50减至25。第三,在正式成为高级时装品牌之前,必须参与最少四季正式的高级时装活动。第四,每个款式的服装件数非常少,而且基本由纯手工完成。”
  针对“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严苛的多重标准,极大地提高了高定品牌的准入门槛,也对他国的设计师形成了隐形的“壁垒”。殊不知,却也使得法国的时装体系在全世界设计师心目中愈加举足轻重,进入巴黎体系至此成为设计师提升身价的筹码。
  长久以来,中国的时装业没有“方圆”,不成体系,独立设计师的后方支持远远不如西方社会。这也导致时装创意产业的发展土壤“肥力”不足。恶性循环所导致的创新型品牌极度匮乏之余,是大量廉价的山寨产品占领半壁市场,从而直接贻害了中国时装的形象。趋势主导权,对于中国时装业而言,一直是天方夜谭般的存在。
  2001-2009 | 雏形萌发,缓慢感知
  2001年,中国突破万难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143名成员,开启了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中国的时装业在逐渐融入全球贸易大舞台、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同时,却也在不断承受全球化的压力。世界工厂和消费大国的背后,是用廉价劳动力和庞大市场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真相。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动起来的“中国热”,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开始涌现出一个独特的群体——独立设计师。如果给他们画个群像,应该是这样的:海外经历和国际视野,有着较高的学历或国际品牌的工作经验,在热忱的初衷之下怀着品牌梦,以独立个体或者小工作室的形式开始经营起自己的品牌。
  2008年,23岁的刘清扬从中央圣马丁毕业,回到北京后旋即创立了chictopia(时尚乌托邦)时装品牌。伦敦时装设计学院和中央圣马丁的双料毕业生王在实,也在2008年选择回国创立个人同名品牌vega zaishi wang,在这之前她还曾在alexander mcqueen和vivienne westwood两个国际品牌实习过。但在那时,独立设计师并没有太多可选择的商业渠道,创立品牌的选择无非是在街边开小店,或是被安排在一些商圈不起眼的位置。
  2010 - 2019 | 消费升级,市场爆发
  若要说独立设计师真正进入“快车道”,则要从2010年说起,也是在这十年间,中国的设计环境发生了剧变。渐入佳境的时装周体系,馥郁抽芽的买手店渠道,大势所趋的消费升级,随之而来的是豪杰奋起的设计领域。
  中国第二代独立设计师迎来了峥嵘十年的岁月,设计师品牌的时装市场也逐渐形成了产业规模。而在这之前,承认自己的“中国血统”甚至是一件令人鄙夷的事,许多服装品牌的“洋血统”扑朔迷离。曾经惯性思维使然导致自卑者认为披着洋外衣能帮助销量的提升,而如今“中国血统”却比“西洋风情”往往更为奏效。
  2010-2015年,大量的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创办于此间,与此同时,零售渠道也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传统百货从单体百货零售转向多元化购物中心,如积极布局“买手店模式”的北京skp。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也让设计师的个人ip得以彰显。除此之外,独立设计师背后的时装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其引导力。无论是从时装周体系衍生出来的展示和商贸平台,还是从showroom业态中催生的设计师孵化和扶植平台,其扮演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平台商”的身份,更是设计师品牌的商业导师。
  随着中国社会的集体心理逐步跟上国家前进的脚步,“大国心态”让一场消费者情绪的革命开始在中国蔓延开来,以创意为主导的独立设计师品牌成为这场革命最好的“发声筒”。
  在经历了早几年间的发展期后,终于在2015-2017年,独立设计师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其地位也开始逐渐凸显。据cic(社会化商业资讯提供商)的统计,中国设计师品牌时装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111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282亿元,复合年均增长26.2%。2015年,独立设计师品牌masha ma获得祥峰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2016年,密扇获得清流资本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2018-2019年,独立设计师品牌在稳中求进中,开始走向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声量越来越大。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的设计师而言,国内的整体环境至今依然算不上沃土和温床,相当多的设计师仍在面临着枪炮和玫瑰的两难境地。缺乏供应链支持,生产成本过高,动辄几千上万的定价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早年间与淘宝结下的“网红店抄版”的梁子也让他们对电商化这条路心有余悸。总结而言,玩溢价玩不过国际品牌,拼销量拼不过淘宝特价。
  尤其在过去的2019一整年里,变数丛生的宏观环境致使零售业持续遇冷,独立设计师的“零售寒冬”也似乎比其他领域来得更严峻。寒冬之下,独立设计师的“破局”之路在哪里?
  2020 - 未来 | 产业协同,渠道下沉
  今天,独立设计师所忧虑的问题依然是,他们的品牌应该卖给谁?这些消费者在哪里?是不是还在原来的渠道里面?在近日由聚道独立设计师平台发起并承办的“合能/定力/智行—2020年第二届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发展峰会”上,聚道独立设计师平台创始人卓洪波就渠道构建的问题,发表了其个人见解。
  「如今设计师品牌的渠道,正由碎片化向着粉尘化发展,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也面临着渠道转型的问题。虽然渠道粉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没有被满足。在获客成本日益高涨、一二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和的今天,轻量级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应转变思路,以“走”出去、“动”起来的策略,通过渠道下沉拓展区域市场的蓝海。」卓洪波对时尚无国界表示。
  经过这十年间的快速发展,独立设计师品牌在一二线城市或许已经能感觉到天花板的存在。而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独立设计师品牌依然是新鲜事物。随着国内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理念正逐渐向着一二线城市居民靠拢,“渠道下沉”和“逆向扩展”对于独立设计师品牌而言,或许是另一条可行之道。
  在物价水涨船高的今天,对于设计师品牌而言,从产品研发、生产投入,再到渠道开发,每一环节的试错成本也在飞涨。通常所说的时装虽主要指设计,但离不开面辅料、生产链、物流业等各个产业间的支持和协同。如果各产业间无法互联构成系统,独木难支的设计师只能以牺牲设计创意的方式来竞相压低成本,或是因成本居高不下而不得不大幅提高定价。
  在拥有成熟时装业的巴黎,面料会根据下一季的服装风格提前供应,纽扣、蕾丝等辅料再根据下一季的面料风格设计出来,时装业是面料业、纽扣业、蕾丝花边业等的先导行业,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让法国的时装艺术对面辅料近乎苛刻的要求得以实现。
  「设计师应当学会借助平台的资源优势和力量,参与上游面料商的设计研发,和有柔性快反能力的规模工厂合作研发生产。只有通过产业协同,设计师才能深度发挥其设计力量。」卓洪波在峰会上说道。
  而在渠道开发中,卓洪波认为,负责创意输出的设计师在商业运作领域上,其整体意识往往普遍较为薄弱,因而直接触碰零售体系存在极大的风险。「设计师品牌有着轻资产的特点,其个人是主要的人力成本,在产品设计开发方面有着相对的优势,但渠道构建和供应链能力却相对薄弱,因此设计师在渠道下沉的路径中,建议是选择与区域零售商合作,自己则可以更加专注于设计开发,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和窗口。独立设计师的过去、现在、未来,其发展大方向是整体向上的,但发展路径却是蜿蜒曲折。独立设计师唯有在智中求变,变中求进,才能与市场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而针对不断变化的产业市场,聚道独立设计师平台在这过程中,也不断深化其服务体系。其建立起来的买手频道、设计师创客空间、时尚展、供应链服务中心、培训学院、智能物流中心,致力于解决独立设计师在销售渠道、流量推广、组织生产的短板及痛点,在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未来,聚道独立设计师平台也将通过其可复制的全渠道服务模式,在华中、华北、华西、华东等下沉的区域为设计师品牌保驾护航。
  跨入2020年,虽然所有的企业,包括轻量级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以及零售商和制造商,都寄望于在建成全面小康的盛世下迎来一场永不落幕的消费盛宴,但在当前不明朗的大环境之下,依然令人心生忐忑。无论大局环境怎么变化,时装业作为永恒的朝阳产业,独立设计师只需思考这门生意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在寒冬中踌躇不前,按兵不动。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