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专只要两三百分可以进入,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是学困生,试想高考七百五十分只考三百来分,溆浦招聘小学教师却只定在大专而且还没有规定是师范专科如果招进来等于招了以前不读书的学困生,或者调皮捣蛋的学生实际上是一种讽刺,看学历要看所处的录取线,在未扩招以前的大专例如怀化师专如今已经升入二本完全含金量不同,现在二本也只是高考考四百多分的中等成绩,最低定在二本实际上招来的只是中等生,而如果把门槛降低在大专实际上等于差生进入教育行业,一个学生时代都不懂的却要来指导别人那是很讽刺的,以前中师老师确是最优秀一批初中生,如今却只要平时考几十分的来教书,二本是最低底线不能再低否则基础教育就这样了。没有良师,哪有好的教学质量。就是以前高考落榜生也比现在的大专生强,很多落榜的在现在是可以上二本的,升学率低当时。
楼主不知道现在想当老师的人是少得可怜,很多地方有些专业好多年都无人报考,唉!
没有下面的小学基础教育,何来上面的教育质量,没有下面夯实的基础又哪来后面的高楼大厦呢?溆浦教育的怪现象,近几年来从事基础教育的都是些什么人(除了免费师范生),不是一些考了个教师资格证的三本类的非师范生,就是一些高考成绩200分左右的专科生,特别是这些专科生,简直就是学生时候的学渣,什么也不懂,想象一下,他们能够教给学生什么?仅仅就是告诉学生1+1=2这么简单吗?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又怎么能够胜任教师职业呢?学生时候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又怎么传授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呢?溆浦教育让人担忧!
小学基础教育垮台,基本上初中高中就会没有好生源,现在还列为大专为招聘条件动脑子想想是那些人读大专基本上上课睡觉,逃课每科二三十分的,这些人的素质还不如以前的老民办教师,现在企业很多都不要大专生有些只是在外面下车间在外面找不到工作老师却可以要这不是讽刺吗,以前的中师生是优中选优,现在搞得不读书的人可以教小学了,门槛大大降低换做是什么人只要考个教师资格证都可以上岗看看这几年农村教学质量就可以了一二年级都有一半人不及格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有良师才有好的教育,二本已经不是优生了,这个条件不能再低了,溆浦居然怀化学院还可以教高中好多地方高中必须是部署师范。
以前包分配的师资还好过现在,那时候因为是包分配老师的门槛远远比现在高,就是民办教师有一部分也是很优秀的,有些高考就差那么几分做了民办教师远远比现在那些大专生强,以我碰到有一位同学做了小学老师高中时候是问题学生,上课睡觉逃课,老师都说他以后看你怎么办,反过来人家做老师不是对现实的讽刺吗,一个学生时代是熊孩子怎么指导现在学生,现在课程要求很高,好多六年级数学题目好多高考考两三百分绝对拿不下,这部分学生基本上学校变现不好的,刺头。大城市小学都要重点本科师范生,这样子下去教育资源就会集中在大城市农家子弟本身底子弱,他们继续接受劣质教育,只会迅速加大阶级固化从重点大学比例可以看出,农村学生比例非常低了。
现在的专科生来当教师简直就是对教师神圣职业的玷污,社会上最差的人在从事教师职业,何来溆浦教育之振兴?何来国民素质的提高?悲哉!
以前的老师虽说有民办教师,但他们好多是高考落榜生也不是成绩最差的,现在变成最差的在做,包分配时候中师大专本科那些基本上中上等以上成绩,毕竟以前还有高考预考能考上学校都很难了,现在大专随便上,基本上考这么点分的就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自己是混子还要来误人子弟,如果是专科生建议不要来报考了,或者报考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
房子修的再好,也不如一批优秀师资,大楼再漂亮没有优质师资,农村教育困难重重,加速定向师范生培训步伐尽量用定向师范生补充。
一个本科生,想回家考老师,结果年年没考上,然后天天埋汰教育局,希望不要专科生来考,发的都没意思了。溆浦教育不行主要跟铁饭碗有关,不打破铁饭碗根本就没什么用
回复:本县想招学历高,素质高的人来当老师。但这些人会来么?因为教师待遇每况愈下,读书不中用的人,只有两种出路,一个去搬砖,还有的去当教师去了。只有没有眼光的穷人家里子女才会到底层乡镇当孩子王了。很多县市招教师一般都是大专起点,代课教师也有小学、初中学历起点的。
我虽然关心教育,痛心疾首。但我的女儿不会去当教师。让别人家读书不中用,又不愿搬砖的孩子去当教师。
9楼你是本科生为啥考不上,考试不合格还是有黑幕,我也看到我有些同学在外很多年了他是教师子女学习成绩不咋地现在做了编制老师,现在主要没有淘汰机制,只要进来哪怕他是个渣都能混到六十岁,应该建立淘汰制庸者下能者上,如果你是高考分数不到四百五的建议你们不要考教师,也许你得到了工作误的却是学生,至于网上说的让读书不中用的来教育部门那更是悲哀,除非你家子女后代不在溆浦接受教育,马云说过低分者读师范很悲哀,但也要看到国家正在给政策支持农村教育,靠主管部门给出一定的政策支持,让读书差的当教师是种讽刺,老师曾经数落过哪些读书打混的学生,说你以后怎么混,结果人家混老师这样下去基础教育就完了。除非溆浦百万子民子女不接受教育否则必须拿出对策,农家子弟的前途。不可能人人能到大城市读书,如果自己真的是学渣就别进去了,多少学子误在不称职教师身上。
待遇低,优秀人才不愿意到乡镇当教师,到乡镇的只可能招大专生了.
读书不中用的,又不愿意搬砖,以后读了大专来快来考乡村教师。优秀人才不会来。因为待遇低。
溆浦有些乡镇不偏工资比县城还高几百,在外面没人要的大专就要教育行业回收,难道不比大专在工厂好,大专好多又不是师范录取分数线低,不具备学习能力,看到圣达招聘的小学教师有二本的,其实还有大量师范生在城市找不到老师岗位,苏州一个学校招聘一个几百个人竞争,慢慢的城市吸纳不了看你回不回乡,溆浦的教师也有三千以上,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不是退而求其次放低要求宁缺毋滥,就像企业招人一样没招到也不降低要求,教师行业一旦进来就会混到六十岁,没有淘汰机制,其他人再进来就进不来了。
溆浦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湘政办发〔2015〕114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全县乡村教师建设目标。到2017年,全县乡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优质教师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明显改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合理待遇得到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到2020年,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我县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师德巡回演讲、讲座、宣誓等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宏扬正能量。认真开展师德师风社会评议活动,严格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把师德师风考评结果与教师聘用、评优评奖、岗位晋级、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紧密挂钩。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从严整治家教家养等违规从教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三、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根据2013年省、市核定我县的教师编制总量和当年教师减员情况,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补充教师,使中小学教师总数在我县中小学校人员编制总数6545个的范围内得到逐步增加。 加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力度,原则上每年公费定向培养教师300名,并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按政策要求,确保我县农村教学点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免学杂费补助在原标准基础上每生按比例相应提高2000元。县财政加大对农村教学点公费定向师范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落实70%的配套资金。 继续争取特岗教师计划,根据国家、省里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每年适时申报“特岗计划”200名左右。根据相关文件和省市要求,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服务期内的特岗教师同等享受我县普通教师待遇。 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人社、编办、财政等相关部门配合的教师自主招聘长效机制,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及农村幼儿园教师200-300名。继续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每年为普通高中及县职业中专引进紧缺科目教师30名左右。 启动我县农村教学点教师巡回支教项目,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本土巡回支教志愿者,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届满后自动解除聘用合同。县财政每年支付给志愿者2-3万元工资不等,并依据劳动合同购买“五险一金”。 进一步完善公费定向培养毕业生教育顶岗实习制度,切实加强与省内师范类高校的对接与合作,建立教育顶岗实习基地,扩大顶岗实习规模。 四、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统筹规划和支持教师全员培训,坚持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中小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争取“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向我县倾斜,到2020年前,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实施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每年完成教师、校长培训3000人次。 坚持以县教育局教研室为主体,整合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职能、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职能、县教育局勤管站的劳动技术教学研究职能,成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为县教育局副科级二级事业单位;整合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五、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乡镇及以下学校在职在岗教师一律纳入乡镇工作补贴实施范围(特岗教师参照执行),乡镇工作补贴不得冲抵原已享受的绩效工资中的农村学校教师补贴和武陵山片区农村教师人才津贴。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武陵山片区农村教育人才津贴发放的通知》(湘教通〔2015〕210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湘发〔2013〕3号)文件要求,从2016年上学期开始,教学点教师执行700元/月标准。 提高乡村教师班主任津贴,财政单列班主任经费标准,初中班级班主任费提高到500元/月,小学班级班主任费提高到400元/月,县财政预算中予以适当安排。 建立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津贴制度。从2016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其中教学名师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两年内,教学名师每人每月享受300元津贴,学科带头人每人每月享受200元津贴。县教育局拟定评选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统筹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 从2016年开始,落实每两年一次的乡村教师免费体检制度,体检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乡村教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包括大龄未婚乡村教师婚姻难等问题,重点加大救助特困教师力度。 六、建立乡村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建立教师荣誉和表彰制度。县级人民政府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及以上的在岗一线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予以表彰。县教育部门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10年及以上的在岗一线教师予以表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落实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中级增加5个百分点,高级增加3个百分点的职称申报评审政策要求,重点用于解决在乡村学校工作满20年和30年,目前分别还是初级、中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与标准的乡村教师。坚持“重师德、重奉献、重坚守”的原则,制定符合我县乡村教师特点的职称评聘标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和参加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时,须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 七、加强乡村教师编制管理。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成班率较低的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班师比不低于1:1.5的比例予以保障。对工勤岗位、部分管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不占用教职工编制。 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时聘用人员,严禁聘用1年以上的临聘人员,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用于非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空一补一”原则,通过公招程序,适量引进溆浦生源或溆浦户籍全日制二本及以上学历的师范教育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接受溆浦籍在异地任教且本人有申请的在编在岗教师及夫妻一方在溆浦工作,另一方在外地任教且有申请的在编在岗教师来我县工作;落实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按照“两教一保”标准,逐步补足配齐乡村公办幼儿园教师。 坚持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并根据乡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报县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八、推动城乡教师交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岗位设置以县为单位实施。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引导城区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乡镇中心小学教师向村小、教学点流动。坚持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中级职务应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评聘高级职务应累计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乡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服务5年后方可流动。 九、强化保障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 加大经费投入,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结果。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各乡镇政府要根据本实施细则,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各乡镇要在2016年11月底前,将本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报县教育局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民武装部。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民法院, 县人民检察院。 溆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1月27日印发
高分低能多的是,老师不上课堂,看不出来的
2018-05-31 1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