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健飞市长:你好!
我们是长沙市电子研究所的离退休职工,我们已经多次写报告和通过市经委反映希望解决我们退休待遇过低的问题,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解决。得知湖南省在去年解决了21个已改制的科研所的退休人员每人780元津补贴和增加每年1000多元医疗费后,前不久,又发文每月增加350元生活补贴,这使我们的心情很难平静下来。为什么省级领导能够从关心老知识分子出发,认真研究退休科技人员的多次上访,妥善解决他们的合理要求,从而安定了人心,我们理解和谐的基础应该是人心安定。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得到与我们同类型事业单位一样的公平待遇。下面是我们电子所全体离退休人员对市政府领导几点申述,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尽快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拖再拖!!!
1、长沙市电子研究所是1973年底成立的事业单位,是与省电子所等科委下属多个研究所同一类型性质的科研单位。而国发[1986]12号 “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中第七条指出:“各类科研单位离退休金由科研事业费开支,不于减少,完全停拨科研事业费单位,退休金仍应当照拨。”所以,我们应当同样享受与省级科研所调整退休工资的权利。在这里,我们强烈要求市政府参照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和省人事厅湘科字[2008]74号文件精神,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按照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同比发放,由市财政拨款解决。因为省里对已经转制的21个研究所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完全参照未改制的公益类科研机构的退休人员的平均水平执行,由省里拨专款解决,已经改制的尚可解决,我们没有改制的事业单位更应该解决。
2、按照湘发【1985】34号、国发【1986】12号文件精神只解决基本离退休金的问题,而20多年前的工资结构主要就是基本工资,而现在工资结构基本工资只占整个工资结构的1/3。为什么不能考虑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呢?同样是执行这个文件,怎么省里就能考虑科研单位的实际困难,由省财政来解决他们退休人员的津补贴呢?而我们所每年足额交税交纳各项社保金,却得不到政府的解决。确实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忿忿不平!
3、目前我所退休工资的实际状况:现在我所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工资仅仅1437元。仅为实施同类全额拨款单位职工的三分之一。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年老多病,70岁以上占1/3,少数退休职工的收入为900多元。他们曾是一批高科技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贡献,有的还享受国务院津贴,而今却沦为了特困群体。想一想,一个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科研,还获得过多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的高级工程师,其退休工资还不到小学老师的一半,叫他们怎么想得通?
4、电子所目前的困境:1984年,电子所曾作为长沙市改革的典型,取消了事业费,大胆实行了改革。但是,进入90年代后,由于企业进入产权体制改革的高潮,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加之政府对科研所的改革没有后续政策的支持等诸多原因,致使电子所人员流失,财政恶化,以至只能靠房租度日。现在他们在职职工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工资的发放,他们自己都没有能力发放津补贴,怎么可能还给我们退休的发放津补贴呢?
总之,我们电子所的退休人员,已经成为事业、企业都不管的被人遗忘的角落,这几年事业、企业连续多次增加工资或补贴,我们都没有一分,照此下去,岂不是我们一辈子只能拿这点可怜的基本工资吗?如今物价飞涨,我们这些银发苍苍的老人都疾病缠身,,叫我们何以度日?想到改革初期的辛劳,现在待遇的不公,心灵的创伤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再次恳请市长和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以人为本,关心老知识分子、关心困难群体,不要让我们这些无辜的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成为科技领域改革的牺牲品。比照省里解决21个已经转制的科研所的退休人员的津补贴的精神和办法,由市财政拨专款解决,省里涉及的面那么广,人数在两千人以上,而市里涉及的面和人都要少得多,应该完全有能力解决。据说我们所里面临的这种情况需要等到科研改制后一起解决,但这个过程还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我们的年纪和身体让我们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真切的希望市长及市政府的相关领导能够向省里一样,在科研改制前,如湖南省一样,先给我们一个过渡的政策,解决我们目前的困境。但愿不要让我们这些老年知识分子带着对改革的遗憾离开人世,在有生之年能够享受到知识有用带来的快乐!
致 礼 !
长沙市电子研究所离退休职工 2009.6.19
尊敬的退休老同志:首先感谢您的来信。您信中反应的问题,我委近两年多来已多次向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反应,要求出台解决办法。2008年8月27日市政府召开了市编制、人事、劳动、财政、地税、老干、科技、经委、国资委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会议要求市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尽快出台方案。由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目前还在完善过程中。我委后段会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