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岭坡乡政府:
您好!
近日我收到了衡山县信访局转给我的岭坡乡政府“关于胡君国信访事项的答复意见书”(内容见照片),非常感谢乡政府百忙中抽空宝贵的时间答复了我,此“意见书”文采飞扬、字字官腔。我看过之后百感交集、辗转反侧,忍不住提笔写下“感谢”信一封,聊表感谢之心;对以前种种,表达愧歉之意!
首先,我要感谢岭坡乡政府坚持一贯原则,积极维护乡村干部说一不二的官僚作风,对于我反应的岭坡乡赤盐贫困村民修路问题,岭坡乡政府不通人情、不明事理、不实地调查事实情况,仅凭主观臆断,某些村干部一面之词就从口头和书面上断然拒绝了我这“叼民”合理请求!我应该好好反省下自己,上不知政府难处,下不知民情复杂。本应该像爷爷、父亲一样做个老实本份的老百姓,自求多福,偏偏不顾大体不识大局,一在上访“搞事”,妄图改变乡村政府清静无为、庸政懒政的“优良传统”,蚍蜉撼树,愚不可及!
其次,我要感谢岭坡乡政府从我第一次在红网发声是5月19日,收到回复是7月24日,此回复落款6月3日。耗时2个多月终于回复了我一个“冠冕堂皇”的书面文件。落款盖有“岭坡乡人民政府”公章,我建议去掉“人民”两字,本来心里就没有装着人民何必要“装”,故此我感谢的对象是岭坡乡政府,而不是岭坡乡人民政府。我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夜郎自大,总以为我大笔一挥,就能惩恶扬善,从来都乐在其中。这回我不仅严重轻敌,而且把一切想的太美好。我所面对的是一群长期奋战在中饱私囊、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的一线有着合法身份的“强盗”!
另外,我还要感谢岭坡乡政府的不吝赐教,官字两个口,将国家的相关惠农扶贫政策的解读权运用的炉火纯青,继续向我演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老衙门形象,肆意编造农村“潜规则”让我彻底对其“死心”,让我倍感挫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一在告状是在浪费政府行政资源,破坏乡政府和村民之间的“和谐共处”,在网上对乡村干部造成的负面影响深表“歉意”!
总之,我可以很坦率的告诉岭坡乡党委政府的各位官老爷,如果您认为仅凭您的一纸毫无道理,毫无情义,满纸荒唐借口的回复就会让我黔驴技穷,停止“斗争上访”。您们的如意算盘恐怕就要落空了!既然岭坡乡政府置我在红网、人民网发表的真实民意于不顾,既然岭坡乡政府公然违背良心道德,漠视贫农疾苦心声,破坏国家扶贫和改善民生的国策!那我就只能“放大招”怼拉!我会在近期内,给省、市、县各级常委写信,每个常委一封,我就不相信以我薄才虽打动不了一群官僚但足够打动一些“良心未泯”的各大常委,我就不相信岭坡乡政府能抵挡住上级领导一个个质询电话?!我也会写信给各级常委、纪委监察部门反映岭坡乡历年来的贪腐问题,以我掌握的情况相信某些人不可能继续“为虎作伥”!更不相信岭坡乡的各位领导的“屁股”都干净!
如果说岭坡乡政府的官老爷真的“通天”本领,铁打的营盘,沆瀣一气,不管怎样告,依然相安无事,那我认命;如果岭坡乡政府的官老爷“后台不硬”,队伍人心不齐,一查一个完蛋,那就是咎由自取!因果报应!原谅岭坡乡出了一个像毛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怎么冲都冲不走,还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家伙!原谅我无法说服自己去选择沉默就好像岭坡乡政府无法说服自己“便宜”贫困村民一样,我完全可以选择息事宁人,选择明哲保身,但是当我看到一系列不平等现象和岭坡乡党委政府“穿着皇帝的新装”不仅不作为,还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时,我愤怒了!对于衡山县岭坡乡赤盐村的修路问题现在不是句号,只是个逗号,而且激动人心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
写在最后
我离“专业上访户”越来越近了,也说明我离真理和正义越来越近了。非常感谢岭坡乡政府给造就了我这一个光荣称号!
此致
敬礼!
衡山县岭坡乡赤盐村村民 胡君国
2017.7.25夜
关于岭坡乡原赤盐村六组部分群众入户路硬化问题的情况说明
我乡原赤盐村六组部分群众于2015年开始筹划修建入户公路,由于其中七户人家意见不统一,目前尚留中间500余米未硬化。根据相关政策,村组公路已实现指标硬化多年,但村民入户的道路须由农户自行筹资修建。 一是没有相关政策支持,目前只有村组主干道有指标,而且不是全额负担,还要自筹一部分资金配套; 二是自建入户路是多年来本地约定成俗的规矩,全乡没有一处入户路是用指标修建的,都是当地受益群众集资或募捐修建。 三是一旦开了口子,已修好的会要求政府补贴,还没修的会等着政府来修。政府财力有限,还远没有达到能够帮每一户农户修入户路的程度。 当时经村组多次协调,采取相关受益户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12万元用于修路,并且每户所出的金额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确认,相关农户当场认可。但到了落实的时候,由于其中三户的反对,村组干部协调未果,未能实施。 2016年3月,受益的几户人家再次组织实施,认为其中三户人家相对困难,只要他们出工不出钱或少出钱,其他户头多出点钱。但还是由于个别人的反对,修路再次被搁置。 所反映的120万修建村政府大楼和广场问题,实为村级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是中组部来我县考察得到肯定之后,省委要求全面推广的项目,由国家财政配套65万实施。项目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规划,所提到的广场也是利用村里原有的广场。
收到县委舆情反馈后,我乡迅速安排人员跟进。村组干部已进行相关协调。由于受益的七户人家都是亲戚,个别家庭之间的矛盾导致入户道路硬化难以落实,导致目前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沟通,消除隔阂,协调好相关农户之间的矛盾,力争实现入户路的硬化。
岭坡乡人民政府
2017年8月7日
2017-07-26 11: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