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不得任性
近日,上海市把小学语文课中的外婆改为姥姥,说姥姥是普通话,外婆是方言。众所周知,这称呼的正规用词是外祖母,外婆虽有偏离,但姥姥偏离较大。姥姥之称是北方的方言,为何用上海人不熟悉的北方方言来代替南方人通用的“外婆”,令人费解。
笔者认为,推广普通话不可过度,更不能任性。前二年有地方规定,公务员、记者和教师工作期间不讲普通话年终考核要扣分。这也是缺乏常识的任性之举,如公务员、记者、教师因工作的对象不会普通话怎么办?配一个方言翻译?令人费解。
方言是文化,是地方文艺的载体,如吴语是苏州评弹越剧沪剧的载体,如何能不传承?文化是国家软实力希望推广普通话不要过度,更不得任性。
苏州生
米该发到上海论坛去
如今并不担心小孩不会说普通话,倒是担心不会说家乡的方言,n年以后也许方言变成了“非遗”。
因为上海教育局吃饱了撑着无聊?
论坛总经理[角落][飞语]发表于:18-06-2812:14[只看该作者]第16楼
回复第12楼的@pxcsince2006:方言的变化已经够大的了,也是在无时无刻的历史长河里不断变化、丰富才有今天的所谓方言,只是随着社会发展人员的流动、传媒的普及更迅猛而已。慢慢的变化你感觉不到罢了。谁能保证现在的方言就是纯正的?就是几百年前的?除非你自始至终处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真空里。普通话也好、方言也好,包括此刻现在也是在一直变化中发展的,就看谁的生命力强了。就看需要不需要与外界交流了。试想广东人和甘肃人各自用方言交流会是什么结果。所以,都说普通话更方便,我估计,将来某天方言渐渐只能以艺术的形式出现了。这是趋势。
外婆桥要变成姥姥桥了,,,
上海教委已责令改正,不想再多说什么了。
2018-6-26 17: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