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景城学校2018级新生班级人数可能超出相关要求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一个多星期。学区内家长、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沟通,但到目前为止问题应该还是没有解决。作为事件中的相关人员(本人是即将成为景城学校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住在海尚壹品小区),我来谈谈个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里需要声明的是,我是一名在外企板砖的理工男,没有什么文字功底,纯粹是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已。
第一、我需要对事件的双方进行肯定。我认为园区教育部门对学校进行统筹安排的出发点没有错,为园区内每一个孩子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学区内家长们根据省政府的相关文件(我没有上网上具体查明是法规,还是意见、文件)合理维护子女的学习环境也没有错,这是合理合法的诉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第二、江苏省是教育大省,制定了比教育部5号文件更为严格的班额标准,这正体现了江苏省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家应该都知道,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比国家层面严格的地方法规、标准等,这时所在地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等要以更严格的地方标准为准。因此,江苏省的相关政府部门及8000万的百姓应该以控制小学标准班额45人为努力的目标,并采用相应的措施一步步实现这个目标。
第三、苏州园区作为外来流入人口非常多的一个区域,教育资源紧张是必然的。对此,大家都应该理解,但也应该共同想办法一步步解决问题。我在手机上看到景城今年新生的一组数字是,学区内560名新生,符合积分条件80名新生,非学区内借用景城学区资源92名新生,学校本计划14个班级。我不知道这组数字是不是完全正确可靠。后来学校根据家长们的反馈意见,增加了一个班级,成为15个班级。这样算下来每个班级人数不到49人。景城学校在7月8日发送的一年级新生家长通知中说每班50左右,但消息发送不到一分钟就被撤回,其中缘于不得而知。这里我要说的是,每个学校都应该向省内制定的班额45名努力。景城学校的现有资源,如果不借给非学区使用,在没有增加一个班级的前提下,每个班平均45人(560+80)/14=45.7多一点,都还没有达到省内的目标;学校如果克服困难,增加一个班级,是可以率先实现目标的(560+80)/15=4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落后的地区,共同走向富裕。对应到景城学校新生入学的问题上,假如学校资源丰富,自己在实现目标的前提下,还有多余的资源,那资源外借,义不容辞。但是,学校在自己都还没有实现省内要求目标的前提下,再将资源外借,基本上没有了实现目标的可能。个人拙见,对于景城学校,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做法。
第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是相关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统筹安排也是一种可行的做法,但前提是资源条件允许才行。现在的问题是,不统筹安排,一个学校基本满足班级45人目标而另一个学校不满足要求;但统筹的结果是两个学校都不满足45人的要求,那大家就要考虑这个统筹的合理性。省里制定小学每班45人的目标,若大家无法同时实现,一个可行的方案应该是分步推进。若不进行统筹安排,多了一所实现目标的学校。若按学校数量的百分比计算,至少提高了实现目标的百分比。
第五、社会是残酷的,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一个目标。为孩子们营造公平的学习环境是每一位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做的,但是有时真的很难甚至无法实现绝对的公平。假如为了公平,园区相关教育部门进行统筹,结果大家都无法实现目标,这是公平吗?现在整个园区生源普遍过量,假如苏州市其它区域内学校有多余的资源,若苏州市的相关教育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将园区学生安排到其他区域上学,这个可行吗?在升级一步,假如苏州现在新生生源过量,而省内某个地级市新生生源不足,大家觉得省里相关教育部门会统筹全省范围内资源安排学生入学吗?大家朝着公平的方向努力没有错,但应该采取可行合理的方式方法。江苏省委娄书记特别重视教育的问题。关于江苏教育的问题,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应该也都听说过。一个“大体相当”的事情导致了江苏学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从而也暴露了江苏在教育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的连夜整改及一些列措施,正是为了江苏学生的教育公平。
我知道,这件事情的各相关方都有自己的难处,也许没有一个方案可以让大家都满意。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规则下解决问题——学校按照省里相关文件要求,先保证自己的学区需求。在此前提下还有多有资源,可以共享;如果没有多余资源,不共享大家也应该理解,这不是自私的体现。居住在园区的70后、80后爸爸妈妈们,绝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员,大家都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对错的能力,要客观地看待事情。若有人认为我是自私的,那我也没有必要进行辩驳。正如我前面所说,社会没有绝对公平,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在法律允许、道德约束的前提下努力奋斗。在园区工作十年有余,我见证了园区的一路走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为孩子可以就读于景城学校而感到荣幸。但我必须承认,若有能力为其提供更好的条件——比如就读于中国顶级大学的附属小学或者直接去国外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也会为之努力,只是自己实在是渺小,没有那个能力。
每个人对景城学校的这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正如一百个读者心目中有一百个汉姆雷特一样。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
最后我真心希望学校可以拿出让学区家长们满意的方案。
工业园区便民服务员
家长您好,近年来,园区湖东板块新生入学需求数逐年增加,预计2018年秋季,东沙湖学校、景城学校、星湾学校等学校小学部一年级新生班额数均达50人左右。园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入学由教育部门会同学校、街道、社工委就学校布点、设计规模、入学需求及今后教育资源建设布局等因素统筹考虑。2018年秋季,东沙湖学校西校区将投入使用,但该校入学刚需仍未得到充分缓解。初中部18个班级整体搬迁至西校区后,加上小学毕业6个班,共释放24个教室。然而,目前东沙湖学校一年级报名新生已达1300多人,按照每班55人的班额,需开设24个班以上。据统计,2018年秋季白塘景苑新生入学需求达90多人。2018年秋白塘景苑小学新生学区划分和入学安排办法,与2017年一致,保持不变。感谢您对园区教育的关注,园区所有中小学校都会本着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服务宗旨,规范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请家长理性对待各种意见,更多地关注孩子即将面临的幼小衔接,帮助孩子顺利迎接小学学习生涯,给孩子一个安宁、健康、友爱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主要还是人太多了,我们还要好了,星洲直接和十中合并了。简直了。还有认识的人,卖了十中的学区买了星洲的,结果好了,一夜回到解放前。
没有白塘的孩子的话本来只有12个班级。你自己算算本来一个班级是几个人。640/12=53.3。
一开始就是混淆视听。明明是54个孩子一个班,到处说是60个,62个。搞得人心惶惶。
现在学校都同意加一个班了,只有50个不到了,还不满意。
因为白塘的学生,你们已经从原来53.3占便宜到49个了。怎么还好意思到处惹是生非。
别矫情了,不说别的,景城上一届都50一个人。就你们今年上个学这么矫情。在去看看园区其他学校,有几个低于50人的。
既然你们不满意,觉得多于45个学生的班级不适合上学。
那你们可以选择不读这个学校。因为这个学校达不到你们的要求。
全江苏肯定是有学校达到这个45的规定的。你们可以去这些学校读好了。
如果到了开学还是49个学生一个班级,但是你们的孩子去景城学校读书了,我会非常看不起你们这些闹的家长。
如果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就不要送你们的孩子去读好了。不然你们也是不合格的家长。
学校同意加一个班的消息已经撤回了教育局领导面谈那天已经回到50人左右的答复了,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说,54人也是有可能的!你还不清楚吗?
学区内的达到54个人一个班我们没有话说,既然92个新生转过来能多开两个班,为什么原来不多开只开12个?说明多开的两个班本来就不具备开班的条件,后来是挤出来的教室。
我们并没有排挤白塘借读生的意思,只是希望教育局统筹安排,明明湖东还有40个人一个班的学校,而且离东沙湖更近,为什么不做更合适的统筹?按照学区上学本来就是教育局规定的,能统筹到景城为什么不能统筹到星*的学校?
为了能到达到45个人一个班级的要求,我强烈要求把景城学区里面的一些小区的学生统筹到其他学生少的学校。
这样应该可以满足这些还不满意的家长的要求了。
而且可以把这些带头的家长的孩子统筹过去,这样他们肯定满意了。一定是少于45的。
划什么学区,打乱了岂不更好,可以上星海,星湾了。
景城小学,积分入学的才8个
学校都让步了还要串联去政府散步。我是学校和教育局也会收回。
你们继续闹去吧。不开心就不要去读好了。或者可以回你们的老家读。
从这几个礼拜很多景城的家长的素质看起来,应该都是偏远地区来的凤凰男凤凰女。
大哥,全苏州我就服你~人才啊,虽然不知道你说了些啥,但是隐约觉得很牛的样子,加油!总设计师!
所以白塘的孩子不来景城的话,本来也是54个人一个班级。
那每个班级人太多和白塘的孩子去哪里有什么关系吗?
就算来景城也没有增加每个班级的学生数。
而且本来白塘的孩子是92个人两个班。46个人一个班级。
现在被你们这么多人弄到54个人一个班级。
到底是谁吃亏了?你们到底想清楚了吗?
我们学区就在这里如果学校和教育局同意我们去别的40个人一个班相信很多家长愿意去的,毕竟54个人和40个人上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不用全江苏了,就园区湖东就存在这样的学校,而且是离东沙湖更近的,你们这样和景城学区的家长争有意义么?为什么不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想着怎么去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环境?
居然演变成地域贴了。真没看出来白塘的业主高明在哪里。
楼主说的很客观呢,其实班级人少了大家都受益
只要不要和白塘扯上关系,随便闹~
看来你的消息很灵通哪里得来学校让步的说法?54人和50左右有区别么?
我们没有不开心,我们只是为孩子争取应得的教育资源。
不好意思,苏州就是我们的老家,我们也没有你这么高的级别,都成凤凰了,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而且也不会像你这样有地域歧视,56个民族都团结在一起了,请问你说的偏远地区是哪里?希望你的子女不要受你的影响,想到以后我们孩子的同学爸爸或者妈妈是凤凰,还真是有点荣幸啊。
如果不为自己的孩子努力争取合理合法的权益,怎敢担当“父母”这个身份,支持!
2018-7-11 15: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