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烧了两三天,一直在家里小心护理,今天早上温度蹿到39.5腋下之后,孩子状态突然不是很好,于是急匆匆喂了一点退烧药布洛芬之后赶到园区儿童医院挂急诊,这时退烧药已经开始起作用,护士用耳温枪测量了一下,说只有38度,不能挂急诊,我看见那边的告示上写的清清楚楚:39度以上挂急诊。并没有其他附加条件及附加说明。
这时门诊已经没有号了,退烧药最多也就维持2个多小时,于是我再次问护士是不是要到退烧药药效过了才能挂急诊,护士说是的,她那里只看耳温枪
我打电话给医患部,办公室的一位女士说,我们不管你吃没吃退烧药,只要没到39就是不给挂急诊。
我说那你们为什么不在告示牌上写清楚:吃了退烧药的不能挂急诊?她居然回答我说,要么你等几个小时,体温升上去之后就给你挂急诊。
我想问的是,这位不肯告诉我工号的女士,你是不是还没有做母亲,你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在你怀里高烧着,蔫蔫着,守在医院几个小时,等着体温逐渐升高,却不能得到治疗吗?
其次,我希望儿童医院答复我,为什么吃了退烧药就不能挂急诊,为什么非要到退烧药的药效过去了才能挂,你们的耳温枪是机械的的,患者的状态就可以不管不顾了吗?
当时,急诊的窗口都没有人在排队,包括化验窗口,取药窗口,全都是空的,急诊大厅里的位子也都是空的。并不是非常忙。
苏州市卫计委便民服务员
尊敬的网友您好!医院急诊是为病情危重的病人开放的特殊诊疗区,主要处理急危重症病人,有其严格的指征(在急诊预诊处张贴)。合理利用急诊资源,才能真正保证病情危重的病人的紧急救治途径畅通。对此次就诊过程给您带来的不愉快表示抱歉。感谢您对医院的支持与信任!
因为无法判断38度多的到底是不是吃了退烧药,所以只能一刀切了,你那是空的时候,如果那边满员了,护士手还这么松,那急诊的资源就会被白白浪费
既然你也说了这是一刀切的办法,那还要护士人蹲着那里干嘛呢,派个扫地看门大妈或者保安蹲着就行了,手持耳温枪,过了就放,不过不放。反正不用看患者状态怎么样,以耳温枪为准好了。
顶上去都说医者父母心作为母亲看了很是气氛
规矩死的,人是活的啊。
顶上去!
高烧两三天才想到去医院?
孩子发烧,精神状态还可以的话都是尽量在家护理,到医院容易交叉感染。这也是基本的生活常识了。不到万不得已,谁高兴去儿童医院瞅那台导诊机器人的老脸。
高烧不论精神状态如何都要去医院,另外,没必要什么病都往儿童医院跑,感冒发烧其他医院儿科都能看,还没那么拥挤。
社区医院和九龙医院不看儿科和儿科急诊的。我们住在园区湖东还有别的更近的地方可以去吗。
难道要在上班高峰时期舍近求远往市里的医院赶吗?
我不想评论医院的规定是否合理,也不想对“地板”所言之“规矩死的,人是活的啊”发表意见,只想告诉楼主:这样的规定不是今天才有,也绝非只有儿童医院一家有。早在上个世纪,苏州的医院就是这样规定并认真执行的。另想说,幼儿真是腋下39.5°,那确实是危险的,应该紧急送医。到了医院,人家肯定要以自己的测量为准。如果换了我是家长,不会随便给孩子服用退热药,会采取物理降温和马上送急诊。
我是苏州人,在苏州40年了,你说的上个世纪的时间可以具体一点吗?我怎么没印象。我们家的这个是老二,在孩子的护理照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对于退烧药可不可以自行服用,也是咨询过儿童医院专家的
急诊,首先应该病情比较急,其次比较危险。急诊不是普通门诊,它总归有一定的要求,不仅仅是体温要达到39°以上,应该还有其他什么要求,只是医院没有做好解释工作。急诊、普通门诊是为了更好的把病人分流,各司其职。在医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制定一定的标准也是合情理的,只是医院没有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态度粗暴,让病患家属产生了不解。
我当然不会乱说,也不可能在这里具体的说,其中原因你应该知道。如果你我相识,是在面谈,我当然可以告诉你更多。我自己的孩子也曾遇到与你有点类似的情况——生病在家自行护理了两天后的夜间,用肛表测量体温超过了39度,妻子急了,非要去附一院看急诊。去了才知道人家不收治儿童,而要我们去二院。半夜里夫妻二人雇了辆三轮车又将孩子送到了二院的急诊,一量体温只有38度了。简单开了点口服药后就回家了。
顺带告知:我自己从小就对医务感兴趣,懂点医,家人及亲属中早有数位医位医务工作者。我的孩子从小到大很少去医院,为发热去医院看急诊,这是唯一的一次。防止和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干扰,自然也是我不轻易去医院的原因之一。看了你的投诉,我只能劝你不要太将此事放在心里,这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孩子不是也没有病情加重吗?
现在的苏州儿童医院不比以往,每天人满为患。时常家长心急如焚,医护累得下班后不想动,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一时根本不可能改变。苏州的儿童专科不但要应对本地那么多小病人,外地人带着孩子来苏求医的也不要太多!其实医护人员也有说不出的苦恼和难处,大家需要相互理解和体谅。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不是没有道理,我不知道你们当时是如何沟通的。说实话,如果沟通得好,或者说你在医院里有哪怕一个熟人能帮忙说句话,可能也就不会有这个投诉了。医院的这个规定并没有错,也可能是医院没有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说话态度也有需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楼主你也没必要为这点事而不开心。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我们苏州人可不能浮躁,苏州人的性格本就是遇事不慌、与人无争、心平气和、儒雅淡定的,我说得对吗?
就是不仅要烧到39度以上,而且要没有吃过退烧药,吃过了就不算,就要抱着孩子在那儿等着烧再起来,然后才给挂号。这就是儿童医院对小患者的“关怀”
我想问:你们半夜里夫妻二人雇了辆三轮车把孩子送到了二院的急诊,一量体温只有38度了。按照你说的,上个世纪就开始执行的“规定”,怎么可能挂的到急诊?怎么可能见得到医生?半夜里你们最后看的什么门诊?还简单开了点口服药?难道不是应该被护士直接打发回家吗?或者抱着孩子干等体温高起来了再挂号。就像我今天一样~
如果换个思路理解就很容易了,所以能挂了急诊的孩子发烧都比你孩子高,病情比你孩子重,医生都没闲着,都在争分夺秒地救治他们,大家按照规矩来,每个人都会从中收益,即使这次受益的不是你们,总会有受益的时候。
能挂到急诊就是吃没吃退烧药的区别么。多简单,也不要护士读那么多书的,保洁阿姨会用耳温枪就能上
2018-7-11 14: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