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寺和文天祥
苏州桃花坞大街和阊门下塘之间有一与之平行的街道是文山寺前街。众所周知,苏州有最著名的观前街,是因在玄妙观前,故名为观前街。同例,文山寺前街在文山寺前。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苏州第四中学上学,我家就住文山寺前,每天上学必经文山寺。当时的文山寺极冷落,门可罗雀。其实文山寺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忠烈祠。苏州方志载:“文山寺,在阊门下塘文丞相弄。明正德十年(1515年)为纪念文天祥建忠烈祠,俗称文文山祠或文丞相祠。嘉靖二十年(1541年迁祠于旧学前,此处遂改为文山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后与潮音庵、云林庵合并,改建文山潮音禅寺。“史载文天祥德佑元年(1275年)八月知平江府,即任苏州知府,在苏州颇有政绩,积极准备抗元。苏州人极为敬崇文天祥,建祠纪念是对爱国主义的崇扬,然而所谓的迁祠旧学前,笔者访无影踪。近期,笔者曾去文山寺,也不见文天祥神殿神像,令人感慨!
文天祥的著名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鼓舞了中国历代的仁人志士为中国的前途前仆后继的斗争着。他们的鲜血铸成了光明的中国。文天祥抗元被俘,对元丞相拒绝下跪,拒绝元朝的利诱。因文天祥在汉人的威信很高,元帝最后以丞相之位许之,但文天祥坚辞,英勇就义。至元十九年(1282年),忽必烈大汗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鲁迅赞曰:“这是中国人的脊梁骨”。
中国各地现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甚至有的地方连子虚乌有的西门庆大官人的故居也“挖掘”出来了。苏州则不然,泰伯庙、况钟祠等都是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但文天祥这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却未受应有的重视。请苏州市能高度关注重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优秀的历史人物民也是民族的灵魂。
苏州生
南宋四大神碑,三块在苏州碑刻博物馆,作者是金庸笔下《九阴真经》的创始人黄裳。应该给黄裳也立个雕像。
请市宗教局关二注
文天祥不是主要在苏州活动,所以这个祠意义不是很大
很多的东西都不让讲了,但是他们自己却讲的厉害,用历史虚无主义包裹事实与现实,让坏人偷笑,让英雄蒙羞。
2018-6-7 18: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