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从苏州的古井说起。

2024-7-18 5:58:4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从苏州的古井说起。。。
水是生命之本。井是苏州历史的根脉。伍子胥相水尝土造苏州城,造了苏州城第一口井,吴王井。吴王夫差用井水洗过头,美女西施用井水洗过脚。文天祥用苏州井水洗过战袍,唐伯虎用苏州井水润过画笔。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在人们心中,有着独特的古城气质。一条条小巷,一条条小河如同棋格般把苏州的精致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小巷深处这一眼眼水井以古朴实用的艺术造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桶井水,映出的是姑苏文化。在苏州水井的设计中,包含了诸多的因素。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共同特点,设计文化也不例外,功能性强的水井美而不张扬。水井是带有文人精神的。姑苏才子就留下了关于井的诗句:“宝琴已断凤皇吟,碧井空留”,“古人行处青苔冷,馆娃宫锁西施井”。
苏州传说中最早的水井是吴王井,也称为西施井,但市志中记载“留存至今最早的水井是盘门瑞光塔西发现的一口唐井”。在如今的苏州古城区内,依旧散落着一批水井。毕竟,古井在苏州人的生活中,曾经占有重大的分量。庭院中,大多有水井,大户人家往往有二三口井;街头巷尾一两口饱经沧桑的古井可以供周围不少人家使用。
据资料统计,苏州解放前就拥有民用水井约两万口,其中大多以古井为主。发现那些保存较完整的水井,时间跨度由宋代至近代,其中以清末民初的居多,材质大多为石质苏州的井是一部苏州历史,滋育着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的成长。我家的井伴随着我成长。我用井水洗菜、洗碗、洗衣、洗木拖板,热天还要冰西瓜。留恋啊,我家的井!
现在苏州的古井越来越少,而陷阱却越来越多。苏州人要善待古井。这也是保护苏州的历史文化。爱护古井,拒绝陷阱。苏州将更美丽(文:苏州生)

今日的苏州已没苏州特色了……
市住建局如何应答?
楼主这个题目的帖子很好的。我们不谈陷阱,只谈您提到的“善待古井,......爱护古井”。 看来楼主是老苏州人,井是当时市民的生命依靠。不仅是您提到的事,还要与苏州市的大旅游结合起来。 其中有政府认定的十大古井,在各区政府的保护之下。 至于发展古井文化,则对市古保委是个新课题,我们市民会积极支持古保委的各项措施。 我是市十大古井之一的原主人的后代,我们家族愿意出资参与保护、建设、开发。
楼主的这张附图就可以发展为一个小型的古井旅游点,让苏州的古井再次发挥历史作用。
大都被填了!我外婆家的井现在还在,夏天冰凉的哈哈还清澈
苏州的古井讲述着苏州的历史,也代表着水乡文化,只可惜已经留存太少。现在也就不要提古井了,能看到一口普通水井并能用井水洗涤衣物器皿或浇树养花,就已经很不错了。值得庆幸的是,自家老屋的院子里那口小井一直保留至今,且水质清澈,没有任何异味。大热天里,每到傍晚就吊井水为院中植物浇灌也是一种乐趣,还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从小井的水位不难看出,苏州,或者说自家院子所在地的地下水位还是很高的,离地面只有不到三米。我不知道这口井的确切年龄,但敢说最起码也有八十年以上的历史。 在文革前,苏州的街巷中到处可以见到水井。“大跃进”及“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时填掉了一些小河浜与水井,但苏州的水井仍是数量可观。水井,尤其是古井的大量消失,还是在改革开放及苏城开始不断扩张之后。我管不了苏州原本到处都是的水井的逐步消失,但可以保存并保管好老屋院中的那口小井。不只是由于小井仍可使用,更是因为它也是家族发展的见证,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印记,留有许多自己儿时的美好记忆和一个个的小故事。
此贴看上去是该古保委关注,答复你。实际上应该市旅游局关注后行动,将苏州的古井文化提出来、光大,并且纳入旅游项目中。 不是考虑多少赚旅游者的钱,而是宣传传统的优秀文化。古保委是专业的职能单位,在配合旅游局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井》曾是老百姓懒以生存的水源,所以“喝水不能忘掘井人”!井又是故土的别称,出外谋生叫“离乡背井”,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地下水位高,井栏下2~3米就能有水,而山西吕梁山区打井就很困难,往往几十米深还见不到水,电影《老井》就演绎了一场为了打井而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新疆地区的“坎儿井”是人类利用高山积雪灌溉沙漠变绿洲的聪明才智!还有“矿井”“竖井”“陷阱”等。大家都深恨“陷阱”,但现实生活中没有“天上掉馅饼”,骗人的“陷阱”倒是花样百出防不胜防,千万莫贪心,否则掉陷阱!
楼主“苏州生”,你的帖子第二段末尾残缺诗句补齐:“宝琴已断凤凰吟,碧井空留麋鹿饮。响屧长廊故几间?如今唯见草斑斑。山头只有旧时月、曾照吴王西子颜。”

2018-4-28 17:37:51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