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黄河北岸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聚居着三十多户人家,六十年代中期,村里只有五六户乡亲或多或少养着几只鸡。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我带着用皮筋和叉木制作的弹弓去上学,在学校附近的路上,看到路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只鸡在漫步觅食,我掏出弹弓装上自制的泥丸子弹,用力射了过去,准确地击中鸡的头部,当场倒地死亡。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课时,一位乡亲找到课堂上向老师告状,在老师的逼问下,只好承认下来,受到老师的罚站。回到家,母亲把我暴揍,弹弓也要过去拆烂,又把家里的一只母鸡赔给乡亲,此事才算了结。这是人生第一次与鸡有交集,也是从这时起,我开始懂得,在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乡亲们养几鸡,靠鸡下蛋换来全家生活必需的火柴、煤油、食盐等,才能艰难地熬过苦难的岁月。从此,再也没有祸害过乡亲。
人生第一次在家乡吃到鸡,是九十年代中期,这时农村的生活开始好转。有一年,我带着太太和女儿回家乡探亲,途经离家最近的城市,准备买点伴手礼,在市场上走了几圈,也不知道买什么合适,向市场上的人打听,才知道农村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流行送白条鸡,于是,一下买了200只白条鸡,回到家,村里每户乡亲送2只,还剩下3只,附近村的亲朋好友来家看我,中午就把这3只鸡一锅做了,又放进六七个大圆茄子,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锅,一下子做了一大铁锅汤,因人太多,分不过来,我只喝了半碗鸡汤,说是鸡汤,其实我的碗里没有一丝鸡肉,只有三小块茄子,就这样,算是人生第一次在家乡吃到了鸡的味道,是那样的鲜美,让我终生难忘。
去年,带着太太回家乡过春节,逛了周边市县五六个地方的农村大集买年货,竟然没有买到真正的土鸡,乡亲们听说我要找土鸡,都说自家养的是土鸡,让我过去他们家里看看是不是想要的那一种,结果没有一家是真正的土鸡,都是土杂鸡。既是这样的仿土鸡,农村人也不舍得吃,都是人情来往送礼之用,平时想吃鸡,去市场买杂交鸡。其实农家养的鸡和市场上卖的鸡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土杂鸡,只是养殖环境、养殖时间、饲养食料不同而易。现在的农村,都自以为农村家里散养的是土鸡,其实,早已不是纯正的土鸡品种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种早已得到培育进化,是不是纯正的土鸡品种已并不重要,只要是生态环境散养、传统食料饲养、养殖时间够8个月、不用药物,仍然有鸡的香味。在经济利益面前,能这样养的鸡也不多见。人间的美味食材,没有岁月的沉积,是唤醒不出食材的美味。
我国复杂的地形地貌及多样的生态与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家禽遗传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基因宝藏,是培育新品种不可或缺的原始素材。我国家畜遗传资源志录入了家禽遗传资源189个,其中,鸡116个(地方品种107个,培育品种4个,引进品种5个);鸭34个(地方品种32个,引进品种2个);鹅31个(地方品种30个,培育品种1个);火鸡 3 个(地方品种1个,引进品种2个);鸽3个(地方品种2个,引进品种1个);鹌鹑2个(引进品种2个)。这些宝贵的家禽遗传资源,都已得到了保护和培育。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品种的家禽遗传资源,总数量已不足40万只,都分布在现代文明没有入侵的偏远山区,几近灭绝。
目前,我国各地培育的新品种土杂鸡有:康达尔黄鸡128配套系、江村黄鸡jh-2号配套系、江村黄鸡jh-3号配套系、新兴黄鸡ⅱ号配套系、京星黄鸡100配套系、新兴矮脚黄鸡配套系、岭南黄鸡ⅰ号配套系、岭南黄鸡ⅱ号配套系、京星黄鸡102配套系、邵伯鸡配套系、鲁禽1号麻鸡配套系、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文昌鸡、新兴竹丝鸡3号配套系、新兴麻鸡4号配套系、粤禽皇2号配套系、粤禽皇3号配套系等。
人生第一次玩鸡,是2014年在异国的土地上,小女儿想吃中国鸡,为了让小女儿能吃上中国鸡,也为了让小女儿有一个动物园娱乐,我在原始森林中给小女儿建了一个生态牧场,驯化家禽恢复野性,让家禽自由觅食,野菜、野果、嫩草、小虫,略添有机稻谷、玉米、红薯、番薯、南瓜、米糠、青菜等粗饲牧养,喝无污染的天然山泉水,全程不用商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全程不用抗生素、激素、生长素等药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几千只家禽开始玩,四年多的时间,玩到了500多万只。把家禽驯化的有了极强的野性,野外觅食和生存能力、极耐粗饲、就巢性强、抗病力强、母鸡抱窝性强等特性。其骨质坚硬、肉质紧实、味道鲜美、蛋品质优、营养丰富,肉、蛋均属纯绿色食材,可谓人间不可多得的天然有机食材。
前几天,外地省城三甲院长的同学来广州出差,我约了几位广州三甲的同学餐叙,席间有一个话题是猪瘟,我们从猪瘟谈到了鸡瘟,大家都对当前的食品安全表示担忧。
现在,禽畜养殖为什么疾病这么多?禽畜疾病为什么防治这么难?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引进物种、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养殖条件、饲养管理、诊断条件、防治技术、伦理道德等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禽畜养殖中的饲养食料、药物应用等因素。
我国家禽养殖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有70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医疗落后,药品奇缺,兽医兽药治疗家禽疾病是绝无可能。那时物质极度匮乏,人们饭都吃不饱,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生产饲料,在那个年代,我国的农村老百姓不用药物、不喂饲料,照样能把鸡养活,而且养的很好,生生不息,代代不绝,物种繁衍,流传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特别是2000年以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我国开始提倡粮食转化,饲料生产才开始发展,畜牧饲料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禽畜养殖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兽医兽药生产也是随着禽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现在的人们,贪婪地向大自然无尽地索取,为了经济利益,不择一切手段,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为了让家禽少生病、快长大,早出栏,多赚钱,违背自然规律,不断地使用各种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等药物维持家禽的生命体;不断地使用含有激素、生长素等药物的营养饲料,促进家禽的生长速度,快速合成鸡的肉体;不断地使用含有色素、催肥素等药物的营养药料,改变鸡的肤色,催肥鸡的肉体。致使家禽肉蛋腥臭、菌群失调、各种微生物失衡,结果是禽畜疾病泛滥,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快速地攫取财富,每天将弥漫腥臭,发霉变质的粗粮、杂粮、麸皮、转基因大豆粕、粗蛋白、矿物质、各种氨基酸等物质,混入抗生素、激素、生长素等各类药物添加剂,配制成的营养丰富的具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混合产品---饲料,一袋袋、一车车,源源不断地供给禽畜食用。
饲料中有很多自然界中的细菌,由于饲料的理化性质、加工处理等因素的限制,饲料中存在的细菌只是自然界中细菌的一部分,饲料中常见的细菌称之为饲料细菌,它包括致病性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肉毒棱菌、葡萄球菌等;非致病性菌,如假单胞杆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等;其中,沙门氏菌致病性最强。
饲料是一个营养丰富的细菌培养基,饲料细菌,极易引起饲料腐败变质,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和肽链内切酶,使饲料中的蛋白分解为氨基酸,适宜条件下,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为各种低分子化合物,使饲料腐败,渗出物增加,发黏,产生特殊难闻的恶臭味,饲料适口性降低,进而降低禽畜类的采食量,营养价值大幅降低,并增加了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引起禽畜机体不良反应,有些腐败变质的产物直接危害禽畜类机体。
饲料细菌,对禽畜类的危害是巨大的,导致禽畜发生疾病中毒。致病菌大肠杆菌主要通过禽畜的消化道感染,在禽畜中可引起多种综合症,包括家禽败血症,腹膜炎、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输卵管炎,仔猪水肿病,羔羊和犊牛痢疾,马和绵羊流产等。
黄曲霉毒素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通过食物链进入禽畜体内并累积,引起癌变。
因喂食这种具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饲料,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入禽畜机体,诱使各类疾病频发,从禽畜进苗到出栏,一刻不停地大量使用各类抗生素等兽药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治疗、药物治疗,甚至倍量使用人与禽畜的禁用药物,以图维持禽畜的存活时间,长而久之,致使禽畜疾病更加泛滥,菌群失调,耐药性强,变异合成出新的超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无药可治。
感染或定植于禽畜体内的病源菌,经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引起人类食源性感染,食源性疾病又称食物中毒。与人类食物中毒关系密切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危害人类的健康,烹饪欠熟的禽畜肉制品及蛋类几乎与所有大肠杆菌0157爆发及散发病例的发生有关。沙门氏菌对禽类、生猪及其鲜肉制品的感染率最高,蛋类、禽类肉制品和猪肉是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病的主要渠道。
这些污染和残留的超级细菌,最后,进入人类的肌体,再次合成出刀枪不入的更强大的超级细菌。
用饲料喂养的禽畜,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禽畜抗生素滥用严重催生超级耐药菌,如超级细菌ndm-1,它能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
那些畜畜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加速着人类体内细菌的耐药速度。
宁夏发现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对其无效,抗生素泛滥加快耐药菌形成。这种超级细菌是一种耐药基因,该基因能在细菌中广泛复制和转染,并能生成出一种β-内酰胺酶。这种酶可以水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它几乎是刀枪不入,所以被称为超级细菌。
如今,生活在人类周围的细菌越来越不怕抗生素,耐药性愈来愈强。中国医学专家,对于几乎所有的抗菌药出现耐药,深感耐药细菌的危险。
金黄色葡萄球菌原是一种常见病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关节感染。最开始,青霉素对之有效。变异后,它对青霉素、甲氧西林(半合成青霉素),不再敏感。这种难以杀灭的耐药菌叫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的抗生素将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死,但存活下来的那些菌逐步变异成了mrsa。mrsa增加的速度非常快。而正是抗生素泛滥的环境加快了耐药菌的形成。所以,出现比mrsa更厉害的ndm-1也就不奇怪了。
禽畜饲料普添抗生素,禽畜喂食大量抗生素,禽畜体内抗生素残留进入人体引发细菌耐药,只能是继续加大剂量进行应对,长期下去也将不再有效。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已是一个普遍行为。饲料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添加了抗生素,用来防病免疫。禽畜长期使用抗生素,必然产生残留,而其残留抗生素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引发细菌的耐药性。
饲料中抗生素、激素、生长素被普遍用于家禽家畜的饲料添加剂,食物污染是更大的原因,当人食用了这些含有抗生素、激素、生长素残留物的蛋类、奶类和肉制品,会致使体内病菌耐药性明显上升。抗生素、激素、生长素比三聚氰胺更可怕。
滥用抗生素会产生大量的耐药菌,使有效的抗生素效果变差,或者完全无效。耐药性可以交叉耐药,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同时亦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且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人体正常菌群的细菌与致病菌之间,通过耐药基因相互传播,使细菌耐药性复杂化。结核病包括抗生素在内的化疗药物已经不少,本来非常有效,如今因耐多药结核菌的流行使得结核病成为更加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而一批抗生素失去疗效,则可能造***类的灾难。
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抗生素也不例外,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
造成正常菌群失调,产生免疫力下降和医源性感染。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既可以杀灭致病菌,也可以消灭人体肠道或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是维持正常功能和免疫力的卫士,它们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致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或者体内原来的非致病菌也会引起感染,严重的甚至可以致命。
造成感染的病原诊断失效。由于一发热就用抗生素,在病人需要做病原诊断时常常就检查不出来。医院里感染性疾病细菌培养阳性率极低,明显的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就是培养不出细菌,以致影响正确选用抗生素治疗,正是由于滥用了抗生素,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不能做出病原诊断,反过来又使盲目应用抗生素增加。
饲料里面有些对少儿不宜的添加物,如掺入一些激素、生长素的药品,食用这样的饲料养殖禽畜的肉类、蛋类、奶类,人类长期食用,会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儿童的骨骼系统,还会导致儿童早熟的可能性。
饲料喂养的禽畜,其肉类、蛋类、奶类及制品,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自诩家禽养殖专家,只识家禽用药喂饲料,根本不会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他们既可怜又可悲,他们既辛苦又烦恼。
诗曰:
育雏和衣夜不眠,劳作披星汗满面。
鸡病焦灼食无味,淘鸡轻松放重担。
价高神抖身如燕,价低囊羞举步艰。
挣钱蜂拥冲天劲,赔钱心苦不堪言。
昨天苦辣忧在心,明天期盼好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