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环保拆养猪场,如今各地鼓励养猪!现在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吗?(2)
2024-7-16 3:33:05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考虑重新养猪
在过去的16年里,中国大概经历过4轮猪周期。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这一轮猪周期已在今年年初开始上行。 卓创资讯分析师牛哲在此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事实上,在每一轮猪周期中,类似的故事总在上演:猪肉价格下跌让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带动肉价上涨、养殖户重新补栏增加生猪供应、猪肉价格再次下跌。
搞农业就跟 过大海 差不多。 柳安说,这是广东人对于去澳门赌场赌钱的特有比喻。
现在一只大概30斤重的仔猪,价格在1600元,而在非洲猪瘟以及禁养之前,同样的仔猪仅仅要600元。这意味着,不算猪栏建设等其他成本,单单买1000只猪仔的成本,就增加超过100万元。 在柳安看来,如果要恢复产能,农户首先面临的问题就在于资金的严重缺乏。
相比之下,许能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由于上述提到的限养政策,许能的养猪场在猪瘟暴发之前就已经全部清栏,但由于有不少是卖不起价格的仔猪,许能的损失还是接近20万元。
而对于柳安来说,禁养生猪不仅让他减少了收入来源,同时也让他的鱼塘增加不少投入成本。据柳安介绍,猪粪其实是饲料小鱼的重要口粮之一。而由于当下已经没有猪粪能够喂鱼,他需要大量购置包括豆粕等饲料进行投喂。
个体养殖户,归根到底还是小农式生产。我见过很多养殖户都是因为一次天灾而倾家荡产。要维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必不可少。 许能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有一部分母猪均上过母猪养殖保险,每只母猪有约600元的赔偿额度。 虽然钱不算多,而且一直也没有赔付出来,但终究这笔钱还是会拿到,还是会对我们再恢复生产有所帮助。
天黑了,总会再亮起来
作为全球第一大猪肉产销大国,猪肉对于国计民生影响巨大。
从数据来看,国内生猪总体减少三分之一的产能,其中,区域间产能去化有差异,部分地区产能减少30%,而有的地区产能减少较为严重,可能在70%左右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表示。
而如果按照2018年总产量5400万吨计算,今年国内产能可能仅有3600万吨,下降幅度超过1600万吨,意味着生猪产能缺口达到2018年全球生猪总出口量的两倍。
我们都吃了一辈子的猪肉,以后也一定还会继续吃猪肉。 在许能看来,产能的极大缺失反而给生猪养殖带来千载难逢的良机。 但一切的发展,都要建立在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推出的基础之上。
柳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环保对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居民们有目共睹,但方法可以有更多。
为了改善污水的排放情况,柳安和他们周边的鱼苗养殖户正在联合起来,共同筹建一座占地80亩的尾水处理装置来彻底解决乱排污的问题。如果可以再重新养猪,柳安也已经想好应对措施: 到时我们就规定好,每一亩鱼塘就只配套养10头猪,超过的猪就不给他发检疫合格证,这能将排污的影响降到最低。
对于未来的发展轨迹,柳安异常清晰: 我们干了一辈子养殖,就想一直到干不动为止。 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只要人还要吃饭,那农业市场永远都有干下去的空间,也有干下去的意义。
如今,在柳安的帮助下,许能正在为柳安的桂花鱼提供饲料小鱼,而柳安曾经一度空置的猪舍已经住进新的住客 一群黑山羊。
夕阳西下,金黄的光芒铺满了柳安脸上的每一道皱纹,一只刚刚学会站立的小黑山羊凑近到他的裤脚,柳安低下头去,耐心用手安抚着这个新生命, 天黑了,总会再亮起来,这就是希望 。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