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姊妹双档《珍珠塔》
一曲经典《珍珠塔》,唱弹词说书人。
珍珠塔,脍炙人口,文字相交优美,演唱备极精当。今番常熟市评弹团的徐楚娇、徐楚凡姊妹双档,在“和平里书场”闪亮登场,受之于老听众的追捧。书虽是传统书,座客颇多,盛况不衰。这部书是评弹名宿马如飞老先生的力作,“一部南词,够我半生衣食”。所以,一部《珍珠塔》,方卿、陈翠娥的儿女私情,贯串书中,经马老的手笔,就不是什么“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陈词俗套。马如飞的书艺通俗,又能得到听众的欢迎,传至后代,一曲常新,欲罢不得!听之者众,闻之者然!
评弹行话有:“唱杀“珍珠塔”,从马如飞始,众多名家都是从“珍珠塔”起家的,徐氏姊妹继承了衣钵,把书中方、陈二家的恩怨,历久弥坚,予难解困。变幻多端,错综复杂,加之丫环翠萍的聪慧伶俐,更强化了“书”的艺术性和可听度,要说“珍珠塔”从马如飞老先生创始,几代人的磨理、加工、丰满逐渐把“珍珠”正书更风满照人,影响深远。
姊妹双档秉承了前辈的一部经典,从陈夫人赖婚到方卿成才,势利人看不起穷方卿,再终遭到谴责,心术氤氲,世态炎凉。徐氏姊妹是名家高博文的高徒。高博文先生的教导,调拨大大提交了两人的书艺和书术!
徐氏姊妹在艺坛上出人,出书,出精采,从唱腔,手面,台风等等,很自然地形成了独自的风格,奇崛清逸,跃动洒脱,她俩师从上海团高博文得其真传,口递心交,能一一把这部经典老书,回回理至,节节情到,化为自身的艺本,从多任的“珍珠塔”名家哪里,吸其精华,呼其得益,口口相传,字字正腔,因为“珍珠塔”这部书,是有相当文学性的好书,特别唱词,是历经多数名家,名人,写手,琢磨,推敲至今,超越了心灵,提升了境界,才成功于此,从听魏家书、陈家书、周家书等,响档辈出的“珠塔”,莫不捧至崇尚、高贵、典雅、典范,此番的徐双档,不愧是书出名门,有板有眼薛调、陈调、沈调、调调响弹响唱。
听书,就听骨子书,说书,就说真本事,徐双档年纪很轻,好来初出茅庐,前路可长,演唱能到点到位,传承能不多不少,在书台上的演绎开了好头,而是足见她俩下了艺功,上了艺档,应在艺坛上刻刻苦苦,炼炼磨磨,多跑小码头,多闯小书场,在静中取乐,在少中争多,才能闯成一代名角。
说书靠说,听书靠听,徐楚娇、徐楚凡姊妹弹唱动听,说表细腻,是可译可点的,当然,万万不能离开听众,听众是你俩的最好“老师”,要出山靠听众认可,要成名靠听众追捧,书坛虽小,可出响档,名家,书不可丢,可唱人间欢乐,摸爬滚打吃得苦中苦,说古道今方为艺上人,你说对吗!
书坛是你俩成名的台阶
听众是你俩终身的良师
苏州生丶西丁
2017-9-13 17: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