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水稻种植:怎么安排才能使成本低而产量高,种植户进来看看

2024-7-10 20:21:3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讲插秧的技术,合理的安排才能取得高产量,来学习一下吧。
一、移栽时期
北方稻区一般可供水稻生育的日数较短,特别是出穗以后,常受低温冷害的侵装,影响适时灌浆成熟,所以掌握适时早插,对保证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水稻高产的经验来看,在北方一季稻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插秧产量较高。
二、移栽规格
北方稻区采用矩形插秧方法,水稻生长后期行间通风效果好,对穗的形成、灌浆的成熟和防病、倒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全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品种类型,水稻插秧的规格略有不同。南方稻区的水稻种植密度普遍高于北方地区。
通过栽培密度调整来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在北方稻区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小株密植和壮秧稀植两个阶段。收获穗数不足是低产稻区长期低产的主要原因。收获穗数少与插植方式、插秧株数不合理有关。
近年来在旱育苗的前提下,以稀播少本插或稀播稀插、肥水平稳促进为特点的水稻高产高效益综合栽培技术在辽宁、吉林等地迅速普及。栽培密度的改革是稻作技术的一大飞跃,不仅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增产增收的双重效果。
三、精植栽培的作用
(一)稀植栽培充分发挥了水稻分蘖的特性
水稻是分蘖力较强的作物,一般说来,生产水平越高,分蘖在高产栽培中的作用也越大。由于早育稀播,秧苗健壮,4片叶以上的秧苗在秧田期就开始发生分蘖,带土稀植到本田后,分蘖继续生长,能够起到以蘖代苗的作用,因此,就为稀植栽培利用分蘖创造了条件。
(2) 稀植栽培个体发育好
水稻由低产变高产时,主要限制因素是吧水条件和群体生长量不足。然而,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时,由于水稻生产单位数量稻谷所吸收的氮、磷、钾有一定数量要求,需肥最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群体基数较大,后期穗数往往较多,使群体与个体矛盾激化,后期生产的干物质并不多,也容易发生倒伏和病虫害。因此,只有健壮个体组成的群体才能成为高产群体。
稀播、早育的壮秧,插入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这些早期发生的分蘖在生育转换之前已形成具有足够独立生活的根系和叶片.多能成穗,由于稀模或少本插,在本田土壤、空间营养比较充足的环境中,水稻植株个体发育明显好于密植的,因此,即使穗数水平较高时,每穗成粒数仍较多。
据测定,同密植相比,稀植的水稻装杆粗壮,输导组织发达,基部节间维管束数目多,有利于养分运转,因此,穗长及穗颈节间长有所增加,主茎穗和分蘖穗的粒数都较多,可见,发挥稀植的个体优势,形成壮秆大穗,是取得突破性产量的有效措施。
(3)稀植栽培协调了群体内部的生态环境
稀植的水稻田间透光好。稀植有利于延长下部叶片的寿命和功能。适当稀植,群体生长不过旺,叶面积指数消长合理,生育中后期田间不郁闭,通风透光较好。因此,群体内部光分布比较均匀,群体内部的空气相对湿度小于过量群体,基部叶片不早衰,病虫害也较轻。
(4) 精植栽培促进了增产增收
与普通栽培相比,水稻稀植栽培省种省苗,还节省农膜、农药等育苗材料及管理用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并加快插秧进度,缩短插秧期,保证在高产期内插完秧,因此,产量高,经济效益也高。适当稀植,保证在适宜穗数的前提下争取大魏,提高成穗率和成粒率,有效地利用光合产物,是实现水稻高产、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四、处理好密度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密度对于产量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因此,应该根据其它条件的不同,在适宜密度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调整。在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内,株型相对松散或分蘖力较强的品种应当稀些;株型紧凑或分蘖力弱的品种应当密一些。壮秧生理优势强,插后返青快,分蘖早,因此,可适当稀插一些,或每穴基本苗少一些;反之,弱秧应适当密插一些,或每穴基本苗多一些。
插秧期早,水稻在本田分蘖期长,可适当稀插一些;插秧期晚,要保证高产的必要穗数,应适当多插一些。平肥地插秧基本苗数适当少一些,发挥分蘖在高产中的作用,瘠薄地或漏水地应适当增加插秧基本苗数,以便保证穗数。密度与施肥量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施肥较多时水稻生长旺盛,因此,对于插秧来说,高肥宜稀,低肥宜密。灌溉水充足时,群体宜稀,灌溉水不足时,群体宜密。此外,高温于旱年可适当密一些,低温多雨年应当稀一些。病虫害轻的地区可适当密一些;重的地区应当稀一些。生产水平高的地区插秧基本苗数可以少一些,反之,插秧基本苗数可以多一些。
五、提高播秧质量
插秧质量的高低,对产量影响较大。适当浅插,但又不漂秧,分集发生早,低位分蘖多,一般产量较高。适龄的壮秧带土移栽减轻植伤,插后返青快,分蘖早,个体生长键壮,产量较高。以上就是水稻插秧的相关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上合理搭配,使其有利于高产稳产。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