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探寻盖北野藤葡萄的前世今生

2024-7-10 20:18:3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盖北镇地处虞北平原,南倚孤峰独秀的夏盖山,北濒宽广辽阔的杭州湾,沧海浊浪变成一马平川,中碱性土壤孕育了生机盎然的迷人绿洲,也造就了盖北葡萄鲜甜可口、果味浓郁的独特品质。全镇现有葡萄种植面积1.6万亩,常年产优质葡萄2.6万吨,培育有66个优质葡萄品种,葡萄采摘期横跨夏秋两季,是上虞“野藤葡萄”的主产地,享有“江南吐鲁番”之美誉。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会稽有浆水、玛瑙,虞邑有紫葡萄、水晶二种。”这是我国南方栽种葡萄最早的记载之一,迄今已有700余年历史。“中国葡萄之乡”盖北是怎样炼成的?接下来,就跟同记者一起去探寻盖北野藤葡萄的前世今生。
源起——相传与大禹治水有关
近日,记者走进地处盖北野藤葡萄公园的玉穗野藤葡萄研发有限公司,只见一株树根有碗口粗的“红富士”葡萄树被单独种植在一个大棚内,葡萄藤蔓枝繁叶茂,挂满了紫红色果实。“这棵树已经有50年树龄了,是前两年公司刚成立时,从夏盖山村的农户那买来,迁种于此的。”玉穗野藤葡萄研发有限公司管理人员章苗洋介绍,公司还特地为这棵“葡萄王”立了一块“古稀老树、葡萄寿星”的牌子,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民间传说中,‘野藤葡萄’一词原出自大禹治水。”野藤葡萄研究所所长杨永兴向记者娓娓道来关于野藤葡萄的传说故事。相传大禹治水曾到过夏盖山,当时正值初秋季节,气候还十分炎热。山上涧溪干涸,山下咸潮奔涌。跟随大禹治水的众人,因无淡水解渴,都已气息奄奄。正当大禹彷徨无计时,突然发现漫山遍野的绿色藤蔓下竟隐藏着串串果实。他采食后,觉得鲜美润喉,十分解渴,心中大喜,便叫众人一起采食,使危难之中的大禹和治水众人渡过了难关。
“这叶似掌状,藤蔓匍匐爬行,果实鲜美润喉,可称野藤葡萄。”大禹对葡萄的赞美一下子传了开来。夏盖山四周居民纷纷上山采掘,移至自家庭院种植,并逐步流传。由于果实酸涩,又是本地山野品种,人们称之为“本葡萄”。
夏盖山村有着栽培传统山野品种——“本葡萄”的悠久历史。1947年,夏盖山村村民陈三元从上海万国苗圃博览会上首次引进了原产于日本的“甲洲三尺”欧亚种葡萄,开启了国外品种在盖北种植的历史新纪元。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又有果农从慈溪引进了“金皇后”欧亚品种葡萄,作为栽培的当家品种。“甲洲三尺”和“金皇后”这两个葡萄品种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全公社葡萄种植面积544亩,由于是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只能充分利用自留地、房前屋后、路旁沟边、山地河面等零星杂地和空间栽培葡萄。”杨永兴告诉记者,这种被称为“庭院经济”的葡萄栽培模式,在盖北成为一大独特的景观。
发展——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
从1978年起,盖北果农陆续从上海崇明引进了“巨峰”“红富士”等欧美杂交葡萄品种,经过近8年的培育发展,取代了果粒偏小的“甲洲三尺”和“金皇后”两大葡萄品种,成为盖北葡萄的主栽品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改革,广大盖北农民从计划种植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并逐渐步入规模化发展道路。
1985年,盖北葡萄基地被上虞县人民政府列为商品基地,种植面积由1984年的1550亩增加到4326亩;1987年,经省、地、县13位专家实地考察验收,一致认为:盖北葡萄经济效益显著,总产量占全省42%,平均亩产达到4000斤,在全省遥遥领先,成为当时省内最成功的葡萄商品基地之一。
在位于夏盖山脚下的庙前自然村,一棵近50岁的“巨峰”葡萄树硕果累累。现年77岁的沈建荣是这棵葡萄树的主人,他笑着向记者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开始分田到户,在他分到这块地时,这棵“巨峰”葡萄树就已经在了。“当时,这块地里共种有20多株葡萄树,经过几年的选种,最终只留下了这一棵!”沈大伯说,目前,这棵葡萄树的挂果面积达300平方米,就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历尽风雨沧桑,长势依然良好。
盖北葡萄规模化发展期,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盖北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但因树势弱化、品质退化,导致葡萄价格下降,出现了卖难问题。
为改变这一局面,从1995年到新世纪初,盖北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以万亩葡萄为基地,“调结构、改品种、抓质量、促销售、增效益”的葡萄发展思路,向外引进了58个以欧亚种为主的葡萄新品种,建立了150亩葡萄新品种繁育基地,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通过盖山、庙前、山海、永丰等四个上虞市级葡萄专业示范村种植示范、辐射,将优质葡萄品种及种植技术等传到周边各村。其中,形态、色泽、经济性状较好的“秦龙大穗”“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美人指”等葡萄品种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栽培,并按早、中、晚2:6:2的比例进行品种结构调整。
短短五年间,盖北全镇葡萄新品种改良面积达1630亩,扩种葡萄460亩,占全镇总种植面积的19%,并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葡萄生产走出“低谷”,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壮大——产业提升打响“野藤”品牌
早在1998年,玉穗野藤葡萄研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沈玉良将葡萄种植技术带到了上海。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前些年,他带着资金和技术重新“杀回”老家,创办上虞玉穗野藤葡萄研发有限公司。近年来,公司依托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葡萄专业的技术支撑,致力于研究葡萄文化、品种及栽培模式和改良,努力提升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葡萄栽培管理水平,挖掘葡萄文化的内涵,研发葡萄新品种、新技术并进行推广。
据介绍,进入新世纪的10年,是盖北葡萄产业发展提升期。从2003年至2006年,该镇全面实施改造万亩葡萄生产基地,对河道、渠系、桥梁、道路、泵站进行全面整治,葡萄设施裁培面积也由2005年的500亩增加到5100亩,为葡萄生产优质高效提供基础保障。2005年,盖北镇成功注册“野藤”商标,并起草制订“野藤”葡萄生产标准,合力打响“野藤”品牌。
自2008年“上虞四季仙果”三年培育计划执行以来,盖北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拓葡萄产业多元发展新路子,建设野藤葡萄公园,设置葡萄旅游观光长廊、观光步道,开辟葡萄休闲观光园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核心观光区内,葡萄连片种植面积逾5000亩,形成了丰富、镇东、绿翠、玉穗、兴海等五大葡萄产业基地。
如今,“野藤葡萄采摘游”已成为我区“四季仙果之旅”主打品牌之一,每年来野藤葡萄园观光旅游的人数达30万人次以上。随着“野藤”葡萄品牌的持续打响,不仅葡萄畅销省内外,还先后获得“中国无公害农产品”“南方设施栽培葡萄大赛金奖”“浙江精品水果金奖”等美誉。盖北镇更是将“中国葡萄之乡”“全国庭院经济高效产业专业示范乡”“中国葡萄第一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镇旅游示范点”等多项国字号殊荣收入囊中。
未来——错位发展“优生优育”是关键
“我把葡萄亩产控制在2000斤以下,葡萄颗粒饱满,游客和采购商无不说我这的葡萄品质好!”站在葡萄棚架下,沈建荣笑着说。沈建荣已在夏盖山脚下种了近50年葡萄,尽管只种了3亩多地的葡萄,却付诸了他众多心血。
“葡萄要成为商品果,控产尤为重要。”沈建荣念起了他的“葡萄经”:修剪、抹芽、除草、疏果等一个环节也不能落下。眼下,不少果农没有采取“计划生育”,葡萄产量突破每亩4000斤的消息不断传出来,沈建荣深感忧虑。
沈建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亩产4000斤,葡萄营养传送不均匀,颗粒大小参差不齐,每斤“身价”在3元以下,亩产值一万元左右。而实施“优生优育”,亩产控制在2000斤以下,葡萄穗形好、颗粒饱满,每斤价格至少8元,亩产值突破1.5万元。不仅仅是效益相差多,挂果量太多,往往会给果树带来沉重负担,寿命会大大缩短。
然而,由于挂在棚架下密密匝匝的葡萄,不少果农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谁也舍不得忍心疏果。“种植葡萄要赚钱,必须控产。”沈建荣说,明年,他将继续加大疏果力度,把亩产控制在1200斤以下。
如今,与盖北万亩葡萄交相辉映的,还有盖北田园综合体项目,四季有花赏、四季各不同,花海经济将成为扮靓盖北、带动盖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与盖北葡萄种植形成错位发展之势。
盖北镇党委书记朱炜江表示,将以打造省级特色农业强镇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开展新型基地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融合文化、旅游等功能,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