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猪肉疯涨,二师兄上天到底是何原因?

2024-6-12 15:30:02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过去的这个周末,朋友圈被猪肉价格刷屏,若统计全国猪肉市场行情,朋友圈的反应最真实,以带皮五花肉为例:
北京朝阳区姚家园:28.8元/斤
上海静安区鑫增根:34.0元/斤
广州天河区恒隆街:32.8元/斤
成都武候区永康路:29.8元/斤
南京鼓楼区清凉门:33.8元/斤
福州仓山区后巷路:31.8元/斤
武汉武昌区祥和顺:36.0元/斤
郑州金水区农业路:24.9元/斤
… …
据《财经火锅》统计,在过去的这一周,全国猪肉价格一路过山车,平均涨幅较上上周相比高达20%。秋风转凉,朋友圈调侃今年的秋膘贴不起了。
众所周知,猪肉在中国居民的肉食消费中占比达到63%,生猪产业事关民众肉食品保障,事关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的稳定,连着3天,高层两次谈及稳定猪肉价格,同时从2019年4月至今,全国已经有29个省份为了应对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事由有因,并且不只一件,哪么,猪肉价格上涨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值不值得焦虑呢?
桑塔纳的故事还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大众桑塔纳么?20万一台,当时北京三环的一套房子也就是16万。
如今,北京三环的房子均价已达10万每平,位于东三环农展馆附近的北京壹号院,单价已超过17万每平;
而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的桑塔纳已于2012年在上海停产,如今的上汽新桑塔纳均价8万一辆,一辆桑塔纳买不起北京三环的一平米房子;
桑塔纳在中国的30年时间,也是改革开放中最重要的30年。桑塔纳引入中国是1982年,所有零件都是从德国进口,然后在上海车厂组装,德方建议的桑塔纳售价8万,而后来变成18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产量低、需求大、计划经济;当时的桑塔纳不是有钱就可以买的,其本身主要针对于政府与企业,个人若想购买桑塔纳,必须找人拖关系,付完全款后去上海等上一个月,才有可能提到车。
桑塔纳在中国生存了30年,累计销量高达560万辆,什么概念?北京和成都是全国汽车保有量最大的两个城市,都超过了500万台,想想北京或成都全城有且只有桑塔纳… …
扯回来,按理说从90年代开始人们收入增长了,物价也开始在上涨,不管是大米糖油还是黄金、住房。住房若以北京三环为例计算,至今都翻了50倍了,然而汽车的价格不但没涨反而跌了至少50%,为什么?
90年代还有个现象叫彩电,29寸的球面彩电当时卖到上万元,如今55寸的4k+3d彩电都不到5000元,那个时代叫“物以稀为贵”的年代。上海大众从最初的手工组装到最后的机械化生产,桑塔纳的产量上去了,中国的汽车品牌多了,大家可选择的多了,在需求增加的同时,产量比需求增长的还快,那么自然价格就下调了。
二师兄的一生生猪养殖在农村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消灭剩饭菜、洗碗水、杂粮烂菜,另一个就是经济附加值。如果有农村生活经历的都知道,或许你的学费、新年钱、新衣服大部分都是靠父母养猪换来的,当时养猪真的能赚到钱,因为大家生活水平不高,吃肉是一个奢侈的事。
而如今,农村养猪赚不到钱,甚至赔钱。小编的童年生活在农村,放过牛也喂过猪,我以农民的身份为大家讲一讲二师兄的一生。
从生猪养殖的角度算:
养猪先买仔猪,一般30斤以上,每斤18元,仔猪投入得近500元;
从仔猪到吃肉,一般喂养4个月可到200斤,前提是喂吃饲料配玉米和药物。一头猪喂到肥,需要近600斤玉米+饲料,按玉米和饲料9:1的配比算,成本大约为1000元;
截止到上月,农村生猪收购价格为8.5元/斤,每头200斤的猪可卖1700元。勤快的农民一家每年可养6头猪,全年收入为1.02万元,成本为9000元,生猪纯收益为1200元,资本年化收益率为13%。农民是最不赚钱的,若养6头猪,其中有一头得病死了,农民全年白忙活。
从产肉的角度讲:
一头200斤的猪出肉率是6成5,合宰带骨肉135斤,其中剔脊排20斤,肋排15斤,大骨10斤,前后腿肉45斤,五花肉25斤,里脊肉20斤。单纯以上面的生猪收购价计算,每斤带骨肉成本均价为12.6元。
假定一头猪所产生的猪血、内脏等冲抵生猪宰杀环节的人工、仓储、环保、税费等成本,按照13%的利益收益计算,每斤带骨猪肉的出厂成本达到14.3元。
猪肉流通:
流入商场、市场有运输成本、销售成本、销售利润、税费,一般来说大家在超市或农贸市场看见的现成的“肉馅”售价就是这头猪的真实成本价。综合计算,一头生猪在正常的销售环节,其利润率也是13%左右。
注1:以上核算举例于市面上常见的三元肉猪,以饲料+农作物喂养,不以产业化的生猪品种和快速催肥的规模化养殖无关,也不计算因生猪宰杀而产生的额外经济价值。
注2:以农民饲养的最终白条猪肉价格对比大城市的猪肉销售价格相对来说准确。
注3:名词解释:白条猪肉是指仅去除内脏、头、脚等部位后没有经过其他任何加工的猪肉。
若以上面的推算可得知,正常流通的猪肉价格为15-18元之间,这个价格也可以得到今日的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价格印证,见下图:
猪肉全年产量小编从来没有掰开了、揉碎了讲一个物价现象,今天是头一遭。
从上面我们所讲的桑塔纳的故事和二师兄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资本收益率一般来说比较稳定,最终商品价格上涨或下调其实与生产源头关系不大,唯一影响的原因则是产量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可以明确地讲,猪肉的产量今年减少了!
农业农村部监数据显示,全国重点监测的400个县生猪存栏自2018年12月份以来快速下降,仅2月份的数据显示同比下降了16.6%。
国家统计局在7月15日的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今年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11万吨,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1.5%和5.6%,猪肉产量下降5.5%,猪肉产量约为2470万吨左右,占全部猪牛羊禽肉产量约63%,仍然是我国第一大消费肉类。
话说,利润率13%左右的实业,还有疫情等特殊风险,资本一般是不会愿意选择投资的,这也从另一方面阻碍了生猪产能的增长。
当产量下降、需求稳中有增,那价格将会以产量下降系数成倍上调,也就是说现在的猪肉批发价格将是年初的1.1倍左右,若算上终端销售利润,按1.5倍计算,超市里流通的猪肉应该为17.5元/斤,而实际上周的猪肉价格确大幅上涨,并一度比2018年8月中旬上涨了39.78%。那么源何如此呢?
毛衣战?人民币贬值?从北京新发地市场近几年下半年白条猪价格的走势来看,每年猪肉价格的最高点一般出现在立秋节气前后,从2015年以来一直是这样,其中除了2018年的禁运,2018年9月的猪肉价格高于8月,其他年份的猪肉价格都从9月开始回调。
可以肯定的是借着外部市场上的各种不利因素,又逢秋高气爽时节,部分终端销售商屯货和上调猪肉销售价格,这肯定是猪肉上涨的原因之一。那么跟毛衣战、人民币贬值有没有关系呢?
因为人民币贬值,肯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微乎其微。为什么呢?首先从根本上讲,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指的就是汇率的提高或下调,汇率对我们消费的直接影响是购买进口产品或出国旅游。在国内衡量一个货币贬值与否的指标不只是汇率,还有货币购买力评价,而购买力跟通货膨胀有关。但从理论上讲,人民币若持续贬值,反而会刺激物价下降,因为人民币贬值,进出口会缩量,出口消化不掉的可以转内销,供应量增大。
而因为毛衣战,肯定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影响也不大。上文有讲,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每年消费猪肉5000万吨左右,而每年进口猪肉达150万吨左右,曾于2016年我国进口猪肉创下了历史新高达162万吨。据公开数据显示,全球仅21个国家和地区的猪肉可以销往中国,主要为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地区,其中美国占比约为10%,而在此之前,中国取消了1.47万吨美国猪肉订单,该订单取消,致使美国在截至7月25日当周向全球出口的猪肉数量跌至约6300吨,创自2016年7月上旬以来新低。同时我国在积极拓展同阿根廷、俄罗斯、巴西、西班牙、德国以及荷兰等国的进口。
其次,就外汇结算上来讲,由于我国人民币也是世界结算货币,同时之前我们有文章讲过,人民币仅是同美元的汇率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同其他主要货币还是维持稳定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对猪肉价格影响也不大。
究其猪肉的根本原因据《华夏时报》报道:2018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6.9亿头,猪肉产量为5404万吨,2019年猪肉供需缺口达到923万吨,在2020年缺口则将高达1257万吨,两年合计的供应短缺将达到2180万吨,超过了全球猪肉进出口贸易的总和。相比中国对于进口的需求,国际市场向中国出口猪肉的需求则显得更为强烈。
农业农村部4月20日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认为,未来十年我国猪肉供给偏紧,进口将保持较高水平。这份报告预测,2019年和2020年猪肉进口量分别为170万吨和200万吨。到2020年,如果国内供给进一步下降,猪肉进口量可能会继续增加。如果后期随着疫情控制水平提升和产能恢复,猪肉进口可能会逐渐下降。
这两组数据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我们确实是有猪肉进口需求,但国外的出口意愿更强烈;二是目前猪肉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猪瘟疫情。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以后,在一些中小养殖场出现恐慌情绪,使得近期毛猪产能恢复得比较缓慢,只有规模养殖场的产能在逐步恢复和扩张。
由于此前并未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疫情,很多当地政府和规模化养殖场,在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以后,降低了对生猪养殖的投入,禁运、消毒、环保,一系列的有必要的防扩散措施加重了生猪产量的减少。而一些农村地区为了防疫情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更是被一刀切,加上最初的农村生活环境整治,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村已不再养猪。
自1921年非洲猪瘟在肯尼亚首次发现以来,全球已68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目前只有13个国家曾经实现根除,根除时间多为5至36年,需要付出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势头虽然得到控制,但在我国这样一个养猪大国要想彻底根除非洲猪瘟“难于上青天”。恐慌情绪的消除,是需要强有力的对策做支撑的,不能一禁了之,只要我们有了防治非洲猪瘟的方法、研究恢复产能的对策,把疫情对毛猪产能的影响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产量会上去的,而猪肉价格也会下来的。
写在最后:猪肉问题毕竟是吃饭的问题,高层一直都非常重视,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
为让民众尽早吃上“平价猪肉”,国家提出了五项切实有力措施,从产、保、供、销等层面全力支持中国生猪产业恢复发展,包括了加快恢复产能、取消超规的禁养和限养、支持农户养猪、防疫情和增加地方猪肉储备保障猪肉供应,还有加快生猪养殖补助的发放。
还是那句话,关于吃的,我们大可不必焦虑,更不必恐慌。何况上文有讲,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都在增长,趁机换换口味也无防,多吃鱼,草鱼才9元一斤,即健康还不长肉还能变聪明,对吧?
哎,我想吃红烧肉了。。。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