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品种繁多,目前约有上万种,常见的有景天科、番杏科、仙人掌科、百合科等等。由于其形态多多种多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虽然从总体上来讲多肉的养护难度相对较小,但要养好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多肉植物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能生长,一般喜欢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的环境,所以对于不能露养的室内党来说,在养护上还是有不少关键点需要注意滴。
温度对于多肉来说,适合的生长温度大概在15℃~28℃之间,所以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一般就是春秋季节,冬季室内如果有供暖的话也在此区间。对于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当低于5℃时就要主要保温措施,预防多肉冻伤的发生。
而在夏季,一旦超过30℃开始,不少多肉就会逐渐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休眠是野生多肉进化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防止因为温度超过阈值而造成水分和营养的过多消耗。因此在夏季高温天气要加强通风和遮阳措施,防止多肉周围环境温度过高,造成化水或黑腐等现象。
而在适合多肉的春秋季节,早晚的温度差也是多肉出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夜间温度较低时,多肉会降低叶绿素含量,而其他如类胡萝卜素等承担光合作用,因此多肉会呈现出亮丽的颜色。
土壤对于室内养护来说,配土还是比较重要的,室内的通风环境相对要比露养差,土壤要保证足够的疏松透气。野生多肉生长环境,大多都是含有颗粒的土壤,相对比较贫瘠。因此在配土上要保证一定的颗粒含量,同时保证排水好、透气好、易扎根等要求。
对于新生的多肉小苗来说,一般添加颗粒比例较低的泥炭土,更适合生长。
而对于成株而言,更适合颗粒比例较高的种植土,一些老桩可以采用纯颗粒的配土。一般常用的颗粒有火山石、麦饭石、绿沸石、鹿沼土、日向石、赤玉土等等。
光照多肉植物生长离不开充足的阳光,对于室内养护来说,需要给多肉提供一个具有充足阳光的位置,来保证其生长发育,防止因为缺乏光照导致徒长现象的发生。
合适的温度的季节就要配合足够量的光照,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而在夏季高温时,要避免烈日的直射,保证有一定的散射光即可。
水分多肉因其特殊的结构,茎部和叶部适合存储较多的水分,因此对于缺水有一定的耐受性。当植株缺水时,下部的老叶子会将营养和水分代谢输送到新生的叶片,供其生长。
在生长季节,多肉一般遵循干透浇透原则,不必频繁浇水,否则可能会造成水大徒长的现象。对于一些潮湿的地区,养护多肉更要注意,防止因为浇水过多造成的烂根,叶片化水等现象。
在室内养护,浇过水后,盆土干燥的时间一般会比露养的要慢,因此要多加观察,防止浇水过多。
在夏季,主要还是以控水为主,夏季的高温如果再配上高湿,极易诱发黑腐等病害,造成多肉植物的死亡。
室内养护多肉因为有其局限性,所以要养好相对难度较高,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介壳虫、黑腐病、煤烟病等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抹风景,愿多肉能一直陪伴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