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软件的升级和外挂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模具设计的效率,然而,从模具绘图员到真正的模具设计师,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模具结构,便是模具设计必须跨过的一个重要的门槛,一个产品,在模具结构上如何实现?这是模具成立的首要条件,所有其它的问题,都是在模具结构这关之后的事情。
2012年开始,我就有了出书的想法,但把想法付之于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不断的整理以往设计和指导设计的模具,花了近1年时间的整理,有了一套关乎模具结构系统理论的雏形。
在这基础之上,我试着把整理出来的结构归纳,总结。加入文字描述,把当时设计制造该模具时,出现的错误和没考虑到的地方,对应每套模具一一书写出来。
至2016年底,草稿部份基本成形,此时,它只能称为资料,还没把这些资料串成一条线,与一本书的距离还有些远。
模具专业是经验性比较强的专业,他是产品的下游,产品设计工程师把产品设计完成后,需要模具工程师设计模具并加工,模具打出一个零件,产品工程师再经过多次产品市制与实验,对产品进行修改和调整,进而需要对模具修改。一个大的公司都会有技术中心,技术中心分为产品开发部,产品工艺部、工装模具部,其中产品开发部的研发人员工资待遇比较高,很多工作3到5年的项目工程师5000到1万,但是模具设计工程师、工艺设计、工装设计相对就比较地些一般工资4000到7000之间吧!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开发工程师的工资涨幅更大,模具、工艺涨幅越来越小,因为技术含量和能力要求不一样。8到10年后模具工程师月薪1万多的并不多,但是产品开发工程师年薪普遍会在20到30万,有的走向领导岗位或者世界500强外企业就会更高,月薪3到5万并不少。
近几年的毕业生太多,而经济上有不景气,整体制造业正处在低潮中,就业压力是有点大的哦。现在公司已经很少招设计学徒了,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培养的周期实在是太长了,而且需要付出很多的成本,而同时市面上又是供大于求的关系,所以,要找设计学徒的工作只能看运气了。倒是模具学徒倒是大把的,需求还是很大。但是,因为是流水线时代,技术含量都很低了,只有少数几个岗位能接触到模具技术,大部分加工岗位都是按图加工而已。一定要慎重选择了哦!建议选择装配和修模这两个岗位,相对技术含量高很多的。
我认为,在模具结构上,不应该是,大致,感觉,应该。抑或,这样做也行,那样做也可以。但凡使用的结构做法,均有据可查。
这本书,归纳了目前注塑模具行业绝大部分结构,舍弃了一些老旧的,风险性较高的结构,采用了相对较成熟的结构和做法。
对于一些入行不久,从业经验尚浅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搞不清楚产品某位置到底该用什么样的结构,感觉同一个地方有好几种方式都能做出来,具体用什么方式,却难以定夺。
其主要原因是没弄清楚各结构的优缺点,相似的结构之间,有何不同之处,不同情况下,何种结构更适合,各结构稳定性怎么样?等。
鉴于此,此书把模具结构单独拧了出来,对其动作原理,和设计规范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弄清楚各结构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后,在碰到类似产品结构的位置,结合自身公司的生产条件,技术限制。用什么结构更合适,便更容易判断。
石墨制品加工: 这些基本的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预碎、煅烧或烘干);原料的破碎、筛分分级;颗粒状与粉状原料的配料;加入粘结剂并与粘结剂混合;混合后糊料的成型;成型后半成品的焙烧(或称烧成);人造石墨制品的焙烧半成品的石墨化;为了提高产品密度和强度的浸溃作业;产品的机械加工等。 石墨制品加工的生产工艺过程,大部分为物理过程,少部分为热化学过程。糊类制品及一些炭制品生产流程较短,工艺技术还比较容易掌握。
石墨转子如何延长使用寿命,就从操作的角度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1、用前预热:石墨转子在浸入铝液前,在液面上方100mm左右处预热5min~10min,避免急冷对材质的影响;转子浸入液前必须先通入气体;转子在提出液面后才可停止供气,以防止转子喷头的气孔堵塞。 2、隔离空气:在净化箱室内通入氮气或氩气,确保箱室内为正压,隔离外来空气,以防止石墨转子氧化。 3、转子浸入深度:石墨转子浸入铝熔体的合理深度,使强化套露出铝液面80mm左右、浸入液面以下60mm左右,这样能有效增加转子抗氧化损耗和冲刷 4、传动系统平稳:石墨转子与传动系统是通过连接杆(管)进行连接的,连接杆长期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形,或传动设备相关部位发生松动,都会影响到转子的对中性和运行的平稳性,易使石墨转子折断或磕碰产生损坏。氩气或氮气要纯洁:若管路、接头等部件漏气造成通入铝熔体的氩气或氮气气体不纯洁,会使转子上部严重氧化,甚至使下部的几个转子喷气孔也被氧化,这样会大大缩短转子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