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表示,造成此次断崖式下跌的主要原因与需求和环保限产等因素有关。目前建筑钢材需求由旺季转向淡季,需求逐渐转弱。而今年环保限产政策也出现了变化,取消了“一刀切”,限产力度低于去年同期。从高炉开工率可以看出差异,目前中小企业高炉开工率为78.2%,而去年同期是73.9%。同时,市场信心不足也是重要因素。此外,期现贴水存在修复的需求,11月份螺纹钢现货跌幅高于期货跌幅,实现了一定修复。
长江证券分析师认为,近期钢价大跌主要是由于行业需求趋弱以及供给高位格局未变。本周建材成交量降幅达11.7%,而作为取暖季限产第二周供给依然较去年同期高出近10%,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约68%,去年同期仅为约40%;此外,需求预期变差,库存结构出现向钢厂传导的趋势,总库存下降0.2%,降幅继续收窄。其中,厂库加速累积,社会库存去库存速度放缓。
原料价格面临压力
由于钢材价格继续下跌,行业吨钢盈利水平下行。盈利压力加大,钢企开始打压原料价格。长江证券认为,未来原料价格压力将大于钢价压力。
南华期货宏观研究员章睿哲同样对大宗商品前景表示忧虑。她称,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见顶的迹象比较明显,未来倘若没有新的刺激,料逐渐进入下行通道,美联储表态偏鸽是对美国经济转冷的一个确认,对于商品市场其实是利空。
“可以看到,2016年以来的商品牛市是由实体经济复苏驱动的,一旦全球经济再次进入下行周期,对商品必然是较大的利空。而商品的下行,尤其是原油大幅下跌会导致通胀走低,从而进一步影响美联储的加息决策。”章睿哲表示。
从国内来看,三季度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比较明显,下游行业已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通常来讲,下游需求减弱会引起上游原材料的跌价和去库,但目前大宗商品整体并没有很大的去库存空间,而价格暴跌必然以甩货为前提,如果存货不足,那么甩货和跌价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大。”章睿哲解释。
“熊油”杀机四伏
撇开鲍威尔送上的小插曲,近期主导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的大背景依然是原油市场的波澜景观。原油市场近两个月跌去三成,这令包括化工、农产品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倍感压力。
“主导商品价格波动的还是需求,自今年年中开始,全球摩根制造业pmi就开始一路下滑,显示出全球整体工业端的需求下降,使得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受到巨大冲击。”孙永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原油市场阴霾是否散去?业内人士认为未必如此。
随着钢价的快速下跌,钢厂的检修增加,根据mysteel调研本周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环比上周下降了0.81%至77.58%,日均铁水产量环比上周下滑3.56万吨至221.55万吨。本周新增检修高炉24座,复产高炉17座,受采暖季限产影响,邯郸、河南地区本期检修样本增加明显;西北内陆地区检修样本有增加迹象,预计下周检修限产情况仍有放大趋势。因此,长流程钢厂供应下降明显。
电炉钢企业生产亏损,废钢价格快速下跌
随着钢价的快速下跌,很多电炉钢企业生产陷入亏损。根据统计,原料为100%废钢的电炉企业在11月中旬时已经生产无利润了,截止目前吨钢生产亏损250左右;原料为30%铁水,70%废钢的企业截止目前生产0利润;原料为50%铁水,50%废钢的企业截止目前吨钢仅有150元左右。随着电炉钢吨钢利润的缩减,作为原料的废钢的价格快速下跌,以唐山地区的废钢价格为例,不到一个月时间由2530元/吨跌至2050元/吨,下跌了近500元,跌幅达19%。
出口量由产量和内外价差共同决定,而内外价差又取决于吨钢利润的高低,吨钢利润又由国内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产量方面,虽然明年的利用系数下降,但产能利用率将维持高位,钢铁产量仍较今年有小幅的增加。内外价差方面,随着钢厂产量的大量释放,供需关系恶化,钢厂利润大幅下降,内外价差随之下降,出口意愿的回升导致出口量有所增加。
综合来看,2019年钢材出口量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将成为平衡铁钢供需的 方式,对应的出口企业机会将会大大增加。
根据熵研的供需模型测算,2019年国内的行业用钢量(不含出口)为7.73亿吨,总体增加446万吨;其中,建筑行业用钢量为3.63亿吨,增加318万吨;非建筑行业用钢量为4.10亿吨,增加128万吨。2019年国内行业用钢增量主要体现在铁路行业,预计同比增加838万吨,其他非建筑行业用钢量则同比减少710万吨。而粗钢产量将在产能利用增加但利用系数下降的基础上有可能达到9.38亿吨,同比增加1204万吨。因此,在不考虑出口因素的情况下,2019年的国内钢铁市场将整体表现为供大于求的状况,吨钢利润将维持低位甚至亏损。那么,如何解决国内铁钢供需再平衡的问题呢?本文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推理来说明,出口将成为平衡2019年铁钢市场供需再平衡的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