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鱼塘上出的事比较多,尤其是草鱼,一年生,二年生的草鱼发病量和死亡量都明显多一些。有人把今年的这种状况归结为天气原因,说是越冬期太长,并且开春后又有着长时间的低温记录,造成了草鱼的体质下降。也有人把问题归结为发病的池塘卫生做的不好,这才会有利于细菌大量繁殖。
其实不单单是草鱼,像是养殖的鲫鱼、鳊鱼、斑点叉尾鮰等鱼种,今年的死亡时间都比较长,累积死亡率都较高,甚至有些池塘的死亡率高达9成,也有少数池塘全军覆没的案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应该有5点原因。
第一,今年水产的行情不好,所以养殖池里的鱼昨天早早就停食了,而今年开春后重新喂料的时间也因行情不好而大为后移。而饵料也因为行情原因,导致有一种害怕赔本的心理,就变成了压缩成本,购买低质低价饲料的情况。这种饲料品质的下降,也转移到了饲养的鱼类身上,使得鱼的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然后鱼的自我防疫水平就变得越来越弱,一旦水体有所不适,就会造成更高的死亡率,从而赔钱更多了。
第二,就是以往鱼饲料的喂养造成了鱼的不适,养鱼的环境没有重视增氧或者长期处于氨氮或者亚硝酸氮的环境中,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鱼类的慢性中毒,会出现鱼的肝胰脏器的损伤,造血机能的损伤,还会出现腮和鱼皮肤的损伤,
第三,在今年的年初,连续的低温加上连续的阴雨,使得鱼塘水体缺氧,水温持续低迷,春季升温慢。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受到影响,水体平衡被打破,很多寄生虫寄生在鱼的腮部和皮肤上,这对鱼的表皮有着很大刮伤隐患。
第四,还有一部分游过网之后的回塘鱼,在回塘过程中造成了外伤,又缺乏必要的保健措施。水温低的时候,一切还好。现在水体声问候,水中的霉菌还有溃疡渐渐都在鱼体表表现出来了。
第五,还有一种是发现有问题的鱼塘,没有及时对于有风险的进行保健应急。像是没有定期检查鱼的肝、腮以及血液,再有就是捕捞或者放鱼时候,会对鱼体有创伤。久而久之的疏忽大意,不诊断,不治疗或者瞎治疗,一旦发病起来,就过分依赖各种杀灭病原体的药物,从而破坏了池塘水的生态系统,造成更严重的死亡。
人们都说鱼难养,尤其是鱼病了之后难治愈,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鱼体质的下降,池塘内的水环境不良,引发的真菌和细菌感染造成的。再有一点,养殖户多在于用亩产1500-2000斤的水平管理鱼塘,却在拼4000-10000斤的养殖,这样的赌博,注定会让鱼难养,病难治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