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是他的人生中艰难的时期。他游玩于赤壁下,有感而发,写下流芳百世的名句,赞颂了三国风流人物。在这几篇文章中,他更是专门写了一首古诗来赞颂周瑜,感叹他的才华与风流豪情。在古代历史中,三国周郎的的确确是一颗不可磨灭的明星,璀璨而夺目。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周瑜竟成了衬托。让诸葛亮踩在周瑜之上,并且一代英才周瑜的结局竟是被诸葛亮气死,让一代江东大都督周瑜沦为令人唾弃的狭隘之人,实在令人痛心。如若想了解三国这段人杰辈出的历史,《三国演义》只是是一部名著,但文学与历史需加以区分。要想读懂三国的这段历史,不如通读《三国志》一书。所以,接下来说说历史上比较正面的周瑜。
周瑜在历史上,就像是一出生就天命注定,他的人生注定要夺人眼球。他出生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士族,书香门第,世代为官。可见周瑜当时所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环境,也是促进周瑜全面的发展的一个因素。周瑜从小便十分聪颖,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才华。他长得明眸皓齿,唇红齿白,而且精通音律,寄情山水。所以不仅仅周瑜才华横溢,周瑜的气质在当时也是鹤立鸡群。他年少成名,名称全城,是一位翩翩佳少年,引得多少少女误定终生。在日后的成长学习中,周瑜更是展露出谋划之才,他的军事理解远超常人,对于军事的判断也是十分准确,常常运筹帷幄。当年年少的他,鲜衣怒马,犹如一日看遍长安花,引得多少人的崇拜,引起多少人的追寻。
年少的周瑜与孙策有同道志向的理念,两人相互吸引,周瑜和孙策被称为江东双壁。当时孙坚兵讨董卓时,移居江东,也是在江东,让孙策与周瑜相遇。周瑜与孙策一见如故,恨不得一起同床起居,把酒问天。当时孙家没宅院,周瑜得知后十分爽快,让出自家中空闲的房屋供孙家暂时居住,周瑜与孙策的感情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深。周瑜与孙策讨论天下大事,形影不离,同时周瑜家中的家人与孙家人也颇为熟识。在拥有共同志向的道友帮助下,周瑜和孙策两者年少英才,在此江东结交有才之人,与天下之才把酒言欢,饮酒话天下。孙策与周瑜的的名气远扬,在江东为人所知,受人敬佩。当年周瑜与孙策意气风发,结交天下之事,一展宏图,令人感叹。
周瑜在军事能力上十分有造诣。袁术久闻周瑜的才华与能力,想要招贤纳士,将周瑜收入自己的战营,让他为自己做事。反看周瑜,周瑜心中想法十分的多,在几经思考后呢,认为袁术没有作为,难以成器,拒绝了他。几经辗转下,周瑜加入孙策的麾下。孙策死后,其弟孙权代替了孙策。之后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孙权与刘备的联盟,溃败曹操军队,继而建立了孙刘联盟。之后孙权建立吴国,继而称帝。周瑜帮助孙氏一族接连铲除异己建立起了吴国,而他也成为了吴国的大都督。其中周瑜最令人称道的战役是火烧赤壁。这场战役完完全全造就三国时代的格局。当时曹军不善水军,曹操竟将自己水军战舰连接在一起。原本是曹操自认为的明智之举,却被周瑜抓住弱点。周瑜与他人筹谋商议,周瑜提出用火势攻击曹操之举。周瑜一举击败了曹军大部队,令周瑜顿时名声大噪。周瑜更是被当时的君主所忌惮,因为有周瑜即可得天下。
在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与周瑜到底孰强孰弱呢?在三国志有记载,周瑜与诸葛亮两者的评价十分恰当,两者无差。但三国演义却让周瑜底下一筹,让周瑜沦为绿叶,让诸葛亮更加烨然若神人,让诸葛孔明成为最为受世人所崇拜的,周瑜也继而成为万年老二的名声。但在历史上,诸葛亮于周瑜不分先后。如果要认真细细讲来,周瑜在有生之年更胜一筹,因为周瑜只活了三十余年,流传于世间的事迹也较为少,所以,诸葛亮展示自己才华的时间也更多,也有流传下例如出师表等名篇,世人更多的了解他,故此罗贯中会将更多的文字笔墨多用于诸葛孔明上,更是使得诸葛亮渐渐地不似凡人,列如借东风,算八卦之术等事件,之后更是借周瑜与诸葛亮的相互斗智,争锋相对,让诸葛亮更胜一筹,让周瑜沦为绿叶。所以无论如何,诸葛亮与周瑜二人,在历史上的真正的周瑜与诸葛亮犹如一虎一龙,正犹如风从虎,云从龙,两者不相冲突,不相伯仲。
周瑜是一代风流人物,他是江东大都督,亦是年少成名的美少年。古今多少奢华风流,随着历史的变迁如尘土般飘然而去,遗留下点点璀璨的光火,而看着三国时期,依然可以联想到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看三国风流人物一展风华绝代。而三国演义一书正是描述出三国豪杰的群风天下的快意泯恩仇之感。感谢三国演义,但需要铭记的是,三国演义并非绝对的历史。周瑜因三国演义被人熟知,也因三国演义遭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