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猪场能做到这样厉害了!猪肚皮都干干净净,沼液直供火龙果园使用,农田现生机

2024-4-28 1:09:3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转变发展理念、研发适用技术、探索综合利用……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仅让畜禽粪污这一曾经最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源转化为珍贵的宝藏,同时还让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猪场“零排放”
在福建省福清市永诚华多种猪公司猪场内,半自动化机械将收集的养殖粪污喷洒至垫料上。这是福建首创的“异位发酵床”技术,发酵后的粪污可以作为有机肥源,并可以让养殖场实现污染“零排放”。新华社记者 林超 摄
“没什么味道吧”刚迈入福建省永诚华多种猪公司的猪场大门,总经理薛永柱略带得意地问记者。
这家养殖场,没了曾经熟悉的“味道”。养殖栏内更令人吃惊。猪粪和尿液通过漏缝地板直接排走,地面干燥清爽。猪懒洋洋地躺在地板上,露出干净的肚皮。
永诚公司用的是福建省首创的“异位发酵床”技术,粪污通过预埋的管道,输送到另一个厂房的储液池内。只要轻轻按下按钮,一台半自动化机械就能将收集好的粪污撒到木屑、谷壳等垫料上,发酵后既是上好的有机肥原料,也是培养菌菇的优质基质。
薛永柱说:“原来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药品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实际上是用一种资源去消耗另一种资源,还是会有排放。现在全程实现了零排放,不用担心被人投诉举报了。”
进入新世纪,各地大兴养殖场,由于环保理念和设施滞后,带来严重污染。
“当时有一些养猪村,粪污就挖个坑存着,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又黑又臭、苍蝇乱飞。”福建省畜牧总站站长黄宏源说。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福建省福清市一名农户走在有机火龙果园内。隔壁养猪场排放的沼液通过管道直供火龙果园使用,不仅实现全程零排放,还为果园提供了上好的有机肥。新华社记者 林超 摄
“这项决策太及时了!”听到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黄宏源十分激动,立即着手福建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
如今,受益于沼气、发酵、生产有机肥等粪污无害化处理方式的推广,全国许多畜牧大县从“脏乱差”变得“洁净美”。黄宏源所在的福建省,74个畜牧县已投入各级财政资金5.57亿元,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8%,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95.5%,走在全国前列。
农田现生机“种地26年,还是头一回看见‘抢’地的。”村民暨猷满感慨万千。
不久前,福建省南平市水吉镇玉瑶村有21亩集体地由村民公开竞价承包,价格从900元一直加到1100多元。
就在3年前,玉瑶村每亩好地的租金不过300元,差一点的地白送都没人种。暨猷满说:“那是因为之前上化肥种一季水稻,地就‘没劲儿’了。现在上沼液啦,一年种3茬还肥得很。”
暨猷满所说的沼液,来自村里的一家规模奶牛场。通过新上的沼气工程设施,奶牛的粪污可以产生沼气,用来生火、发电和供热,沼渣可做有机肥,沼液还田肥力大。这些,全部免费提供给周边的村民。
福建凯圣生物质热电厂的工人在处理用来发电的鸡粪废弃物。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眼下正是播种玉米的季节,暨猷满和其他村民一起,顶着高温在奶牛场的沼液池旁等着拉沼液回去,10多辆小卡车排成了一条长龙。“到了12月种菜的时候,沼液都不够用,周边的村庄都来拉了。”
人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说起沼液的好处,当地村民们七嘴八舌聊起来:“用了沼液以后基本不用化肥,一亩地省下200元肥料钱”“用了沼液的地,种出来的菜新鲜,摘下来放几天都不会干”“土变得又松又肥,一亩水稻涨400斤”“肥力够了,种完水稻,还能种一茬玉米,再种一茬芥菜”……
据统计,我国每年养殖畜禽200亿头只,产生粪污30多亿吨。福建省畜牧总站高级畜牧师卓坤水说:“这些粪污用不好,就是最大的污染;用好了,就是珍贵的宝藏。”
内容来源:新华社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