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釉里红瓷器的工艺及市场

2024-4-7 1:17:0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然后施透明釉,1300℃还原焰烧成。
但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
明洪武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当时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纹片。除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它均为糙底。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与元代的人物故事、动物、鱼藻等图案相比,就显得简单了。器型除了瓶、壶外,还有盘、碗、罐等。
清雍正时的釉里红呈色鲜红且有层次,烧造得极为成功,可谓历史高峰。当时器型有盘、碗、瓶等,纹饰以三鱼、五蝠为多见。
釉里红瓷是指用铜红料在胎上着彩,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现有的出土资料和传世实物表明釉里红瓷器首创于元代景德镇。由于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难度很大,正常显色不仅与彩料中的铜含量和基釉的成分有关,并且对烧造的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十分敏感,配方和烧成条件的任何细小变化都会导致色调不正,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仍然较少,发色多是比较淡的红色或偏灰的红色,但较之元代有了很大提高,永乐宣德时期的釉里红发色极佳,浓厚鲜艳似宝石,也有淡红色的,这与当时的透明白釉提炼已达到极高水平有关。宣德以后釉里红走下坡路,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复苏,这时的釉里红发色较为纯正艳美。
釉里红的最da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拍卖成交价格:7852万
毫无疑问,这支玉壶春瓶是一件传世的洪武瓷器珍品。由拉坯,到设计、绘制纹饰,乃至施釉及入火水窑烧制,此瓶的每道工序均无懈可击。这支玉壶春瓶做工完美,无论从任何角度观赏,其釉里红纹饰均精巧细腻,在釉里红洪武瓷器当中极为罕见。许多类似的玉壶春瓶由于口沿纤巧易碎,故此多有破损,一支同类玉壶春瓶便是最jia例子;相形之下,此瓶保存至今仍完好无缺,益显其弥足珍贵。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拍卖成交价格:4380万
此瓷杯之三鱼纹及相关之三果纹,冰清秀雅,简素无华,历代不曾所见,属宫廷御制上乘之作。铜红器,制之不易,火熄处,赤窑初开,见鲜红艳美,似朝霞,彷若天际一抹烧云者,方为上品。此类艺风,非宣德一朝独创,古已有之,举杯品瓷论春秋,艺海观涛时,梦溯前缘。 本品杯,鱼三尾,两相随,一相对,简洁灵活,全无枯燥乏味之感。赏杯鱼,闲时把玩,两两一双,或相望、或相逐、或相别,仅此一笔,顿添生气。中华艺术,博大精深,方寸间,便可尽收天地,广纳百川。此杯艺风,清素简当,禅意甚浓,时之文墨,亦无类者。
清乾隆釉里红穿枝螭龙图葫芦瓶 拍卖成交价格:4322万
此件藏品毫无疑问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支传世珍品,其制作工艺精湛,拉胚,纹饰到施釉都是顶ji之作。清三代瓷器就属乾隆对瓷器烧造攻击非常苛刻。而此件釉里红葫芦瓶,无论从各个方位看,都是精美无比。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
明洪武釉里红开光式寿鞠图棱口折沿大盘拍卖成交价格:4098万
此类釉里红大盘,烧成难度极大,为明初制瓷艺匠之罕见成功典范,实为难得,仅有五件尺寸相若之作例见于拍卖。
此盘所现三种装饰元素,菊花、莲花以及波涛纹为洪武时期瓷器典型纹样,但迄今罕见此纹饰组合绘于同一大盘之上。比较一件极为近似样例,盘心绘三朵折枝菊花。

昆明嘉泰衍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张总
19988457986、19988461207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