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头条作者三农楠楠,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葡萄常见的病害与防治方法。对葡萄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是利用植物检疫措施、农业栽培措施、抗害果树品种、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数量,或阻止其为害。各项技术措施在实践中均有一定的优、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葡萄园
(1)葡萄黑痘病。田间诊断:葡萄黑痘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初时产生针头大小的圆形褐色斑点,扩大后中央为灰褐色,边缘颜色深。病斑直径为1~4毫米。随着叶片的生长,病斑常形成穿孔。叶脉感病后,造成叶片皱缩畸形。新梢、卷须、叶柄受害后,产生暗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颜色稍淡,边缘为深祸色,病部常龟裂。新梢发病,影响生长,以致枯萎变黑。幼果受害后,病斑中央四陷,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至深褐色,形似鸟眼。后期病斑硬化、龟裂,果实小而味酸,不能食用。
葡萄黑痘病病果
发病规律:由半知菌亚门,痂圆孢属 真菌的无性阶段侵染所致。有性世代很少见。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蔓的溃疡斑内越冬。翌年5月份产生分生孢子,借风丽传播。孢子萌发后,芽管直接侵入到幼嫩组织内,形成初次侵染。以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多雨、高湿条件,既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染,也有利于寄主生长。因此,幼嫩组织有利于发病。在北方地区,该病于6月份发生,7月份至9月上旬病情重。在干旱年份,该病在7月中下旬才在叶片上发生。
预测预报:有阴雨潮湿天气病害将易发生。
防治适期:萌芽后半个月直至幼果期,均需防治,以开花前和落花70%~80%时,喷药最为重要。
黑痘病病叶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平衡施肥,增强树势。加强果园管理,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同时及时剪除病果、病梢和病叶,减少菌源。
②化学防治。春天芽萌动后至展叶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每隔半个月喷一次1:0.5:200倍波尔多液,或80%必备(波尔多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保护剂),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1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治疗剂)。
葡萄园
(2)葡萄白腐病田间诊断: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实和穗轴,也能危害枝蔓和叶片。果实发病,病菌主要从小果梗或穗轴侵入,病斑初为水状、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斑点,后病斑扩展并通过果刷蔓延到整个果粒。受害果粒腐烂,上面着生灰白色的小粒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最后病果皱缩、干枯成为有明显棱角的僵果。果实前期发病(上浆前),病果易失水干枯,黑褐色的僵果往往挂在树上不落,这时易和房枯病相混淆。果实上浆后感病,病果不易干枯,碰撞时极易脱落。枝蔓发病,大多发生在从土壤中萌发出的萌蘖枝和受损伤的枝蔓,以及新梢摘心处与采收后的果实果柄着生处。初发病时,病斑为淡黄色的水渍状,手触时有黏滑感,随后表皮变褐、纵裂,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状如乱麻。在病斑上端的病健交界处,由于养分输送受阻而往往变粗或呈瘤状。在秋天,上面的叶片早早变黄或变红,对植株影响很大。无论病果还是病蔓,都有一种特殊的霉烂味。这是该病最大的特点之一。叶片受害后,多在叶缘或破伤部位发生病斑。病斑初为水浸状、浅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而后逐渐向叶片中部蔓延,并形成深浅不同的轮纹。病组织枯死后易破裂。天气潮湿时,也形成分生孢子器,以叶脉两侧较多。
葡萄白腐病病果
发病规律:其病原菌的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盾売霉属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散落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是型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风雨及昆虫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媒介。雨水不仅把带有分生孢子的土壤颗粒,飞溅到果糖和接近地面的新梢上,也是孢子萌发侵染的主要条件。因此,6月上中旬降雨次数的多少和降水量的大小,决定当年白腐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一般6月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和8月上旬为发生盛期。夏季高温多雨,尤其阴雨连绵的天气,易造成该病的流行。地势低、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和杂草丛生的果园,发病严重,白腐病菌为弱寄生菌,主要由伤口侵入,如田间操作的机械伤与虫咬伤,风害、雹害造成的伤口,以及小果梗的腺、叶片的水孔、气孔等,都是病菌侵入的门户。
葡萄园
预测预报:夏季多雨有利于此病蔓延。雨季早,发病雨量大,发病重:雨季长,发病持续时间长。暴风雨和冰雹造成的伤口,为病菌侵人创造条件,可导致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可根据降雨情况预测预报发病始期及流行情况。幼果期降水量达15毫米,而其中最大的一次在6~7毫米以上,加上5~6天潜育期,可预测发病始期。7~8月份高温多雨,如果降水量或最大一次降水量在60毫米以上,预示发病盛期即将到来。
白腐病病叶
白腐病病叶防治适期:根据预测预报,从发病初期即开始喷药一般从幼果期开始发病,其防治适期,华中、华东地区为6月上中旬,华北地区为6月中下旬,西北地区为6月下旬,东北地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果园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通过修剪绑蔓,提高结果部位,对地面附近果穗可实施套袋管理,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及时剪副梢、摘心,适当疏叶,调节架面枝蔓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注意果园排水,防止雨后积水。及时中耕除草,降低地面湿度。调节果实负载量。经常清洁果园。
葡萄园
②物理防治:一是果实套袋。一般在盛花后20~25天(即生理落果后)进行果实套袋。早熟品种适当早套,晚熟品种适当晚套。根据品种成熟期和气候条件确定除袋时间。京秀和红蜜等较易着色的早熟和中熟红色品种,宜在采前10-15天除袋。在冷凉地区和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可在采前7-10天除袋。攻瑰香和巨峰等着色较难的中、晚熟品种,宜在采前25天除袋,但在冷凉地区和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可在采前15~20天除袋。红地球葡萄在辽宁兴城应于采收前10天除袋。摘袋过晚,色泽过淡;摘袋过早,果实变为紫黑色,失去了红地球果实鲜红色的外观品质。二是垄间盖地膜膜。于葡萄树上架绑蔓后,在垄间覆盖无色、透明、超薄塑料薄膜。铺膜前要浇好水,施足底肥,平整好土地,然后平铺薄膜,在膜四周用土压实。覆盖地膜不但可以防止土表越冬的葡萄白腐病孢子和部分害虫向树上传播、转移,还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地温和减少水分的蒸发。
葡萄园
③化学防治。发病期可用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4~5次。在生长季节,可喷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甲基硫菌灵、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为提高药效,雨季可在药液中加入2000倍的皮胶或其他展着剂。也可将50%福美双1份、硫磺粉1份和碳酸钙1份混匀,撒于地表,用量为每公顷15~30千克。若在雨前喷药,雨后要及时补喷,以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用药时,要将两种以上的药剂交替使用,以减少病原菌的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