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注塑时如何避免塑料制品产生熔接痕?来源:立式注塑机厂家发布时间:2018-08-24点击量:345当塑件表面质量由于有熔接痕达不到设计要求时,技术人员通常先会从熔料温度、注射速度、压力、流量、模具温度等方面入手解决。通常熔料温度、注射速度、压力、流量、模具温度的调节都通过设备来实现,参照成型条件标准小幅度调整,逼近理想值。显然,熔料温度、流动速度、压力、流量、模具温度这些可以通过设备来调整的项目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一方面调整起来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多次反复。困难的在于当以上手段已经无法解决时,就不得不通过修改模具的方法来实现预期效果,这也是要论述的重点。需要修改模具的情形可能有以下几种(1)熔接痕处夹有气泡,需要在对应的分型面增设排气孔。(2)熔接痕深度始终超差,需要调整塑件也即模具型腔的厚度。(3)熔接痕的位置偏向塑件中部,需要调整浇口的位置。
一、注塑机需求受汽车轻量化等因素驱动
国外有机构预计2019~2024年,中国注塑机械市场复合增长率约为5.6%,高于全球市场4.2%的平均水平,这一预测相对偏保守。一方面,十三五政策对行业的规划是10%的复合增速,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行业几个积极因素的变化:
第一,全球经济回暖加速,2017年主要注塑机企业海外收入增速超过30%,乐观看
2018年国内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达到7%。
第二,国内高端注塑机进口替代空间50亿元以上。国内每年的注塑机市场规模在350亿元左右,其中高端注塑机规模在50亿元以上,国内主要注塑机的产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注塑机市场的进口替代将为行业带来增量需求。
第三,海外企业在国内产能投放后,由于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将提高资产盈利能力,提升净利率水平。
二、塑料代钢等提供行业长期增长潜力
塑料制品具备一定的消费属性,但是由于其产品寿命周期较长,相应的设备类企业更新需求不明显。国产的注塑机寿命8~10年,国外产品生命周期更长,目前行业整体需求来自于新增投资驱动下的设备购置需求及高端注塑机进口替代需求。行业下游应用广泛,客户分散。企业增长的动力来源于行业需求的增长、产品结构升级和新客户的开拓。
塑料代替钢铁等其他用途材料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长期看,以塑代钢、以塑代有色金属、以塑代水泥、以塑代木逐步发展,塑料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石化、海洋、电子、光电通信、建筑材料、包装、农业及轻工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钢铁价格上行超过塑料价格上行的幅度,使得以塑代钢需求在2017年下半年以来得到加强,我国塑钢比系数为30:70,严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尤其是美国的70:30。
因此,我国塑料制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仍然面临稳定增长需求。以2015年1月9日的塑料价格指数和钢价格指数为基数100计算,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钢材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塑料价格涨幅,汽车、家电等领域的以塑代钢需求得到较大的提振。
以塑代钢价格优势下半年以来逐渐突
三、汽车轻量化等因素带动下游需求
注塑机下游需求主要受汽车轻量化、3c产品高增长、家电产品塑料用量提升带动。其次食品、包装、医疗领域中的塑料需求也带动行业的稳定发展。
1、汽车轻量化
注塑机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件(如扶手、仪表板、转向盘等等)、外装件(保险杠、脚踏板、格栅、车轮罩等等)、机能结构件(取暖和通风系统、车身、车灯等等)等等)。汽车是塑机行业下游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占比25%,轿车自重每下降10%,可以节省燃油6%~8%,随着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合理回归,以塑代钢实现汽车的轻量化是节能降耗的重要趋势。预计2018年汽车产量增速维持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