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江西室内养殖泥鳅养殖技术

2024-3-6 1:29:2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原标题:江西室内养殖泥鳅养殖技术bzqswt4
泥鳅是一种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水产品,农村里很多饲养泥鳅的,养殖的泥鳅有些被卖掉了,有些被自己吃掉了。泥鳅的市场近年来仍然很畅销。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县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泥鳅,泥鳅几乎已经成为家庭食用的田园美味。泥鳅对饲料没有选择性,可以吃任何东西,食物非常混杂,而且能适应在田里和池塘里养殖,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繁殖良好的水产品,那么泥鳅养殖前景怎么样?下面就来看看吧!
泥鳅虽然好养,如何保持良好的繁殖快,不挑食,或脏,更多生活在相对较浅的生命之水,郁郁葱葱的湿地,潮湿的环境中生活,草地土壤的主要食物,木头,死昆虫,各式各样的碎片为主,适应生活在强大的恶略的环境,比较容易,但在早期为了提高存活率,泥鳅养殖池也进行消毒处理,低池可以做到,放入少量石灰粉,达到消毒的目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一、池塘的的选择
1.养殖池的要求:
充足的水源,淡水,无农药等污染。进出水方便,排水系统应分开。碱是中性或微酸性的。农场周围环境安静,供电设施正常。
2.养殖池建设:
苗圃面积50-100平方米,不宜过大;池深80-100cm。夯实池壁,确保无渗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池壁,以保护水和防止泄漏。池底大约还有20厘米厚的淤泥。进水口和出水口用塑料网堵住(或用120目网布包裹),有害生物随水进入繁殖池,换水时随水出苗。排水口采用可移动接口装置,可任意调节和控制水深。整个农场四周使用石棉瓦或铁丝网围篱,防止蛇、老鼠等大型敌机进入繁殖区。
3.水池清洗消毒:
泥鳅苗入池前15天左右,对池进行清洗,检查孔洞有无渗漏,疏通排水管。沥干池水,将池水晒5天,池底呈白色。将泥鳅苗放入池塘前7天,取10cm水,在水合浆中加入100-150kg/667平方米生石灰,喷淋整个池塘,彻底杀灭潜在病原体和野生混鱼。这一环节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幼苗的成活率。
4.水的质量:
泥鳅苗入池前4~5天,将30cm的水注入育苗池,进水口用120目筛网布过滤。同时,采用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如添加40kg/100平方米牛粪),以丰富水质,及时为泥鳅苗提供天然饵料,提高池塘中泥鳅苗的成活率。这一环节必须在正确的位置,这是提高泥鳅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5、试水和拉网:
在鳅苗下塘前1天,要进行试水,以检查池水中清塘药物的毒性是否消失。方法是用容器取池中的水适量,将待试的正常鱼苗放入其中,观察8小时看其活动是否正常。有条件的还可以拉网以清除池中可能存在的少量蛙卵,小杂鱼及其他敌害生物。
6、培育池中预先支好一个2—3平米的鱼苗暂养箱。
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选择好亲鳅,二是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三是孵化时的科学管理,鳅苗繁育的时间是4到5月份,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为鳅苗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泥鳅一般采用地笼捕捉,地笼是用竹蔑做支架,用鱼网做成的圆形笼子,泥鳅从一头的小孔游进地笼,便留在了笼子里,不能再钻出来。
二、放养:
放养时间一般在五月份上中旬。投放密度为1500—2000尾/平米,条件好的可以稍加大密度。将运输来的鳅苗在上风处缓慢放入网箱内,注意不要把水搅浑。放养时袋内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要小于2°c,为避免应激性,可将尼龙袋置于池内水面20分钟,使袋内外水温一致后再将苗放入暂养池,暂养半天后再入池。
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效果,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苗、购买饲料、出售泥鳅等都很便利,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对于原来田埂较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养鳅池塘,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挖池塘。
三、饲养管理(分前期培育和后期培育):
1、前期培育:
鳅苗孵化出2—3天后,就进入鳅苗培育阶段。因鳅苗孵化出后2-3天卵黄被吸收,此时是鳅苗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变的关键,必须开口摄食。培育池的水为黄绿色,以有机肥作基肥,追肥为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并结合泼洒豆浆,培育浮游生物,提供适口饵料。原则是少量多次,水深控制30—40cm,透明度20cm左右。
2、后期培育:
当规格达到2cm后,进行筛选分池。密度为100-150尾/m2,加深水位至50cm,可投喂人工配制的饲料如糠饼,菜饼,麦麸及菜叶等,并添加适量微量元素。定时上下午各一次,定点投喂。日投喂量为鳅的体重5%—10%,以2—4小时吃完为度,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25—27°c摄食特别旺盛。当气温超过30°c或低于12°c,应少投或停喂。每天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有无浮头现象,有无病害发生等,每3天换水一次,气温30°c上应加盖遮阳网(防止夏眠),通过25—30天的培育,当全长达5—8cm时就可转为成鳅养殖阶段。
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或钻进池塘壁缝里,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进出水口逃走,成鳅培育池面积以1000-1500㎡为好,池深在1m左右,土池和水泥池都可以,因为泥鳅喜好打洞,所以土池的池底泥土一定要夯实,以免泥鳅外逃,同时对进出水口也要用密眼网拦起来。
四、饲养管理(分为早期养殖和后期养殖):
1.早期的培养:
泥鳅苗孵化2-3天后,泥鳅苗进入繁殖阶段。由于泥鳅幼苗孵化后2~3天蛋黄被吸收,是此时泥鳅幼苗从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转化的关键,必须用嘴来吃。养殖池水为黄绿色,有机肥为基肥,过磷酸钙、尿素、碳酸氢铵为顶肥。原理是小次数,水深控制30-40cm,透明度20cm。每10万株泥鳅苗磨成20公斤豆浆,加入0.5公斤大豆,早晚各浇一次。
2.后期培养:
当规格达到2cm时,进行筛选和细分。密度为100-150尾/m2,水位可加深至50cm。可添加麸皮饼、蔬菜饼、麦麸、蔬菜叶等人工饲料,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下午固定时间一次,固定喂食。每日摄食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摄食时间为2-4小时,视水质、天气及摄食条件而定。水温为25-27℃,饲养尤为强烈。当温度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浇或停止喂料。观察泥鳅的运动,在每,找到缺氧wubinghai,每3天换水一次,依法追究30°c的温度做的遮阳网(防止冬眠),通过25-30天,5-8厘米的总长度可以变成鳅繁殖阶段。
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积一般以200-400㎡为宜,不要过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经1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到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一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进行成鱼饲养。


19851859668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