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泰达人专属“太医”,有病,能治!
5月15日是我国“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科学补碘益智,健康扶贫利民”。
关于碘,您了解多少呢?
下面就请泰达医院预防保健专家
来介绍关于碘的一些知识。
碘对人体来说,很重要吗?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因此,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
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它主要损伤婴幼儿的脑发育而影响人口素质,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亚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它实质上属于微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
城市人群也缺碘吗
碘缺乏病不仅发生在农村,也发生在城市。
近几年,辽宁、福建、浙江、上海等4个沿海省(市)开展了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上海地区孕妇尿碘水平低于150微克/升人群的比例占55.4%,表明生活水平较好的城市同样存在人群碘营养不足的问题。
人群补碘的措施有哪些?
补碘的措施主要有碘盐、碘制剂和富碘食品等。我国预防控制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普及加碘食盐。
此外,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非碘盐冲击严重、食盐加碘措施尚未有效实施的地区可采用碘油或碘片作为替代或辅助措施。应用的主要对象是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
也可以通过服用含碘保健品和食用海带、紫菜、贝类等富碘食物补碘。
为什么说食盐加碘
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
正常***每日需要的供碘量约为150微克,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则。
食盐是人体的每日所需。人类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不同人群碘的推荐摄入量是多少?
0-3岁为每人每日50微克;
4-10岁为每人每日90微克;
11-13岁为每人每日120微克;
14岁以上为每人每日150微克;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每人每日250微克。
沿海地区人们食用海产品较多,
为什么也要食用碘盐?
2009年,卫生部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等4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显示,海带、紫菜、海鱼等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区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居民膳食碘摄入来源于这类食物所占的比例相应很低。
沿海地区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膳食中的碘84.2%来自于加碘食盐,来自于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来自于饮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不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
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食物和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盐。
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癌发生相关?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还是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
有研究提示,当前甲状腺癌的“流行”部分归因于甲状腺筛查,并与高分辨率b超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隐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关。
居民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购买时要辨认清楚。
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
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对可能缺碘人群加强重点监控与防治:
目前高血压人群较多,根据相关指南及治疗共识,食盐的摄入量每日应<6g/天。长期实施会造成部分人群出现碘缺乏病的风险升高,对于这部分人群应建议在尿碘监测的同时,可以适当加用其他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以防止碘缺乏病的发生。
另外,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在尿碘测定的同时,应建议适量、适当食用海带、紫菜等,以防碘摄入不足影响母亲及胎儿甲状腺功能,防止胎儿及婴儿的智能发育障碍。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