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设计厚度界定封头最小成形厚度符合安全经济的原则
(1) 上述已说明封头成形厚度不小于名义厚度减钢板负偏 (δn - c1 ) 的规定可能导致设计和制造两次在设计厚度 (δd ) 的基础上增加厚度( 1 + 2 )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解决的途径。
(2) 实际上 gb150 —89《标准释义》早已说明“成形封头的最小厚度应能满足强度 (即计算厚度δ) 与使用寿命 (即腐蚀裕量 c2 ) 的要求”, 且是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3) jb4732 —95《钢制压力容器 —分析设计标 准》111211 明确规定: “根据制造工艺条件 , 确定加工裕量 , 以确保成品各部位的实际厚度不小于该部位设计厚度”。
(4) 新《容规》第 69 条第 2 款中“临时吊耳和拉筋的垫板割除后留下的焊疤必须打磨平滑
打磨后的厚度不应小于该部位的设计厚度 (δ+c2 ) 。”也就是说整个容器可用设计厚度 (δ+ c2 )来界定其各部位所需的最小安全厚度。
(5) 为了保证封头成形厚度不小于名义厚度减钢板厚度负偏差 , 现行做法不得不在名义厚度δn加上减薄量 c3 (一般取 2mm) , 再圆整 2 至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确定投料 ( 毛坯) 厚度δs 。这不仅浪费而且导致有时封头直边部因压制后的增厚 ,
(2) 母材上穿透性的裂纹是由多裂纹源的共同作用 , 由内壁启裂 , 沿周向呈锯齿状扩展。金相观察: 母材上的裂纹 , 无论是穿透或未穿透的微裂纹均呈沿晶扩展。
(3) 裂纹的断口表面凹凸不平并有台阶特征 ,属脆性断裂。电镜还显示 , 在一些晶粒的晶面上 ,有明显的疲劳辉纹 , 局部存在二次裂纹。
(4) 由于结构设计许用应力过高、变形补偿不足以及焊接质量等原因导致试车过程中 , 在应力集中和附加弯曲应力高的焊接接头区域开裂。
多次开停车过程中温度升降和压力波动 , 使附加应力具有一定的交变载荷性质 , 裂纹断口显示出大应力低周疲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