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完整的毛笔的结构图片,有时候一些部位的称呼可能不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毛笔,下边我们只讨论毛笔的笔头部分。
毛笔的笔头全是手工制成的,它的部位名称有多种叫法。
头锋;二锋;三锋
三锋又称衬毛、衬垫、贴毛,也就是副毫,详情见图(一),统称为头锋、二锋、三锋,现将图中各名称解释如下:
笔头的整体是笔柱和披毛组成,笔柱和披毛都是由头锋、二锋、三锋毛组合成的。
头锋毛,指的是笔尖部分,即笔柱的中心毛,又叫心毛、表毛,但必须用最优质的毛,具有透明的锋颖,也根据毛笔档次不同而锋颖的长短程度也不同如何挑选毛笔图解一枝毛笔的锋颖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笔的质量与寿命,锋颖越长,价位越昂贵。
二锋,是用有锋颖的毫毛接着头锋的下部至二锋的上部位置,但毛量数量一定要按比例、长短、层次搭配而成。(见图一)。
三锋,应同二锋一样道理接着二锋搭配在二锋的下部位置。至于头、二、三锋毛的长短层次起码是在10层以上,有锋颖的好毫毛才能达到最高的标准即毛笔的四德。
头锋、二锋、三锋毛分别是单一手工制成,包括选毛、齐毛、盘锋等工序之后再把头、二、三锋合在一起反复折叠,反复梳上十几遍直至均匀看不见长短毛之分为止,再单个做笔柱,披毛也是同样反复的梳理后再披在笔柱周围。
根部的毫毛是由头锋、二锋、三锋毛一起混合组成的,制兼毫笔难度更大,因为要加入比较硬的毫毛,增加笔的健力,作工更为细致,硬毫毛加多了,发叉不抱团,硬毫毛加少了,弹性不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披毛,首选出更细嫩的毫毛,采用做笔柱的工序,根据笔头的大小,头、二、三锋配比恰当(好比量体裁衣)披在笔柱的周围紧紧抱拢笔柱,使其达到如意的效果,披毛和人穿衣服盖被子是一个道理。披毛又叫护毛或盖毛,现在通常叫做披毛。
以上所说到的几点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今天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调查并与书画家探讨再进一步改进制作工艺,使之与时俱进。制做一个笔头至少需经一百五十道工序,对于这个工序必须具有深刻的研究和高尚的技艺才能具备尖、齐、圆、健的四德。
前面说了头、二、三锋的制作用料和工序,如果不道德、不诚实的话,笔柱采用无锋颖的毫毛、等外毛或用黄蔴杂毛用刀削成笔柱、笔尖,然后采用较好的毛做披毛将笔柱遮盖得完整,再用牛胶粘得紧紧的,看外观圆圆的、白白的、尖尖的,其实里面没有好材质,这样进入市场卖好价钱,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如何挑选毛笔图解书法美术。
还有一种比较高的做法,笔柱中心用少量有锋颖的毫毛,作头锋尖,而二锋、三锋同样用等外毛、无锋的毛也用刀削成笔型垫在笔柱周围作副毫,再用较好的毫毛做披毛,这样的笔头开始使用感觉还行,用上几次就会出现笔尖开叉不抱锋等问题。
再说,“尖、齐、圆、健”所指的位置特别值得一提,“圆”所指的部位是副毫,这个毫非常关键,副毫垫够了是圆的标准,运笔行走如意、墨足饱满、有力度,能达到满意效果。反之会出现扁细单薄不厚重等问题。
一般人都误认“圆”是看笔腰,笔肚圆滑,实际上不对的。想而可知,什么笔肚不圆呢?抓一把稻草来做笔也可以把笔肚做得圆圆的,见下图:尖、齐、圆、健所指的位置是正确的选笔方式。除外还须看清楚里面的毫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