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四大硬”和“四大浪”是指什么?有道理吗?听听老农怎么说
2024-1-15 6:39:1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因在农村生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日。吃完晚饭后,也没什么太多的娱乐活动,因此很多乡邻都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尤其是夏夜,大家都搬了小板凳,摇着蒲扇到稻床上乘凉。早先父亲还喜欢拉二胡,与邻居大叔唱几嗓子。我那时候小,只觉得唱腔怪异悠长,并不知道唱的什么。后来他们不唱了怪调了,偶尔哼几句黄梅小调。黄梅戏我是知道的,家里有个老式唱片机,整天不是《王小六打豆腐》就是《天仙配》,偶尔还有《打猪草》和《女驸马》。
但村里男人们聚在一起,更多的时候是闲聊,张家长李家短,谁家水稻长得好,哪家玉米地给野猪拱了,诸如此类。偶尔也说些民间俗语和乡野传说。小孩子对种地张长李短不感兴趣,但对稀奇古怪的传说俚语,充满了好奇。所谓的农村“四大硬”和“四大浪”,我就是从那时候听来的。这么多年过去,仍然记忆犹新。每每回忆起来,倍感清切,仿佛又回到小时候夏夜坐在稻床上听大人讲故事的悠闲时光。那什么是农村“四大硬”和“四大浪”呢?止茶君就给大家说说我小时候听来的解释。
四大硬:一硬猪鬃二硬砖,三硬抬杠四硬栓农村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猪。每到过年的时候要杀一头年猪,这样才能算过上一个好年。如果谁家不养猪,那日子简直没法过。过年请杀猪佬挎猪毛的时候,猪鬃必须留下来,单独收集,晾干以后卖给专门收的人。猪鬃刚韧富有弹性,不易变形,用手一抓,感觉硬叉叉戳手。它是工业和军需用刷的主要原料,有些农人也自己用来做刷子刷鞋,经久耐用。 那时候农村流行以物易物,用猪鬃和鸡毛鸭毛,可以换锅铲铁勺和针头线脑。每年都有小货郎,摇着拨浪鼓,上门兑换。
过去农村盖房子,穷人家只能上山砍木头割茅草,搭一个茅草棚。家里劳动力多的,条件略好的,可以用黄泥巴筑墙,屋顶上还是盖茅草。只有那些家底殷实的人家,才能盖上砖瓦房。过去的砖头,大部分是请窑匠上门和泥制砖,然后挖土窑烧制成青砖。这种砖颜色看起来青灰色,但砖体沉重,结构稳定,非常结实,比一般石头都不遑多让。用这种砖头盖出来的房子,住着不仅舒适还很放心,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引发倒塌事故。一般情况下,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都不会坏。所以,农村人称青砖为一大硬。
第三硬叫做抬杠。这可不是农村人吵架斗嘴的抬杠,而是农村用来抬东西的木头杠子。过去农村没有机械,搬运重物,全靠肩挑背驮。如果是过去沉重的货物或者石头,一个人搞不动,那就只能两个人抬。以前我们家做房子,从山中采下来的条石,一块足有两百多斤,就是父亲和叔叔两个壮劳力一路抬下来的。抬杠要求粗细有度,自身不能太重,但必须韧性十足,不能轻易折断,否则就会搬石头砸自己脚。因此,农村家里的抬杠,质地非常坚硬。办大事有大抬杠,办小事有小抬杠。
以前农村地区很少有防盗门和铁制大门,家家户户都使用木门。木门后面有一道门栓,每天晚上将门栓放下,别人就很难从外面将门推开。这种门栓一般都是用经久耐用的木头制成,打磨光滑,质地坚硬难以折断。因为如果轻易折断,那就非常不安全。虽然过去经常讲农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为安全起见,谁家都会弄一个坚硬的门栓锁门。因此,这是农村人口中的第四硬。
四大浪:人浪笑,猪浪叫,老狗浪断腿,牛浪呱嗒嘴”农村有句老话,“人浪笑,猪浪叫,老狗浪断腿,牛浪呱嗒嘴”。 人在开心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笑声。过去读书人讲究不能行事孟浪,千金小姐也要求笑不露齿。但对于农村庄稼汉来讲,就没这么多规矩,用曾经流行的话来说,想笑就笑,要笑的响亮。农民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一定会开怀大笑。像我们山里面,远山近岗,笑声一波一波被山岭阻隔,特别容易形成回音,就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在群山之中回音袅袅。
以前我们家养老母猪,特别清楚老母猪发情的时候,是怎样亢奋的表情。这是作为一头母猪的正常生理需要,它又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夸张的嚎叫声和变形的身体动作,来吸引公猪。农村过去骂一个人表情狰狞扭曲时,就说他像老母猪叫一样。当然,还有其他跟多的意味,偏于粗俗,咱在这就不展开说,大家都懂。
土狗是人类最忠诚的好帮手,它们的智商很高,能够察言观色,看得懂主人的表情,当主人开心的时候它们也开心,当主人情绪低落的时候它们也会伤心。当主人遇到特别开心的事情,它们也会高兴的跑来跑去,在农村广阔天地间肆意撒野奔跑。所以农村老人常形容说,土狗高起兴来,简直要跑断腿。因为,除了奔跑,它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老牛可是农民的宝贝和心头好,比一个重劳力还要重要。家里耕地犁田,全靠老牛。鲁迅先生也说“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牛的性格比较稳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但是牛也有高兴开心的时候,当然它比狗要相对稳重许多。当它们遇到特别开心事情,不会来回奔走,表现得特别亢奋。它们只会不停的呱嗒呱嗒嘴,不停的咀嚼,以此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兴奋劲儿。
当然,以上的“四大硬”和“四大浪”,更多的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是农民茶余饭后的自娱自乐。这是民间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现实生活重压下的自我解压措施。我们不必太多较真,也不必执着它的对错,让生活更人性化不是更美好嘛?
你说对不对?您老家有没有类似的说法,欢迎在下面留言补充,说说您们当地的“四大硬”和“四大浪”。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