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是许多地方生火的柴火主要材料之一。但是你想不到的是,在这个神秘的村子里。小小的秸秆却变成了唯美的艺术品。
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麦秆,经她的双手跃然入画,成为一幅幅高雅的艺术品。王沟镇王沟村的邵丽英通过麦秆画不仅自己发家致富,更是带领乡邻共同奔向富裕。
推开邵丽英创作室的门,百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多种形态的麦秆画跃入眼帘,工作室虽然简陋,却处处透露着艺术气息。出生于一户普通农家的邵丽英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麦秆画,被麦秆画简洁的构图、多变的色彩所吸引。对于不了解麦秆画的人来说,是很难想像其制作的艰辛。一幅以动物为内容的画,它们身上的毛都是一根根麦秆切成细丝堆砌而成,一幅就要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细丝。这对刚刚接触麦秆画技艺的邵丽英而言,困难可想而知。
一间简陋的制作室、一套简陋的制作工具、一堆金黄的麦秆,2000年,学成归来的邵丽英在王沟镇布置了一个工作室,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过得更好。40多道工序,40多个日夜,她熬红了双眼,完成了她工作室的第一个画作《双桥饭店》,并迅速以100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看着付出心血换来的1000元钱,她知道自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慢慢的,邵丽英制作的麦秆画,开始在徐州周边一带走俏。富起来的邵丽英没有忘记她外出打工的艰苦经历,为帮助更多的农村妇女致富,她组织周围的群众免费参加培训,手把手的教给乡亲们技术,群众的画作,由她来回收,统一装裱销售。
王沟镇王沟村的邵卫丽就是第一批跟着邵丽英学习麦秆画的人,她告诉记者,现在简单的麦秆画她一两天就可以完成一幅,每个月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十几年的时间,在王沟镇王老家、李溜、王沟等村,和邵卫丽一样,跟着邵丽英学会了麦秆画制作技艺的农村妇女有400多人,她们通过制作麦秆画不出家门就能增收致富。
近几年,邵丽英屡获荣誉,在2011年徐州文化商品展销会上获得“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优秀艺人”称号,2017年更是被评为“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记者面前的邵丽英,娇俏灵秀,总带着自信的微笑。
未来,她有着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打算。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