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防控高铁新城单纯房地产化倾向
近日,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铁路总公司共同发布《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铁车站周边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土地开发和供应时序应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相挂钩要求合理确定,大城市初期应重点开发新建高铁车站周边2公里以内区域,坚决防控单纯房地产化倾向。同时,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合理控制开发规模,严控金融和政府债务风险。
《意见》强调应杜绝边建设、边规划,避免高铁沿线产业布局同质化和单一房地产功能开发。具体来看,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应严控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确定开发规模和边界,循序渐进,防止盲目追求规模和大干快上。
《意见》明确,严禁借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名义盲目城市扩张。
住建部再次发声: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不动摇
住建部负责人9日就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约谈了成都、太原两市政府负责同志。约谈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次约谈再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这是继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再一次表明坚决的态度。
据了解,“五一”前住房城乡建设部还约谈了、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等10个城市政府负责同志。
商务部:一季度购物中心发展指数下降0.8
商务部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购物中心综合指数为67.5,环比上升0.3,同比下降0.8,但仍高出荣枯线17.5,呈现出2019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其中:现状指数为64.4,受租赁活跃度指数的影响,环比下降0.3,但同比上升0.8;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对未来6个月的预期指数为72.1,环比上升1.2,有85%的业主表示短期内企业的盈利状态会持续变好。
总体而言,2019年购物中心市场迎来良好的开局。伴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不断成长,购物中心继续呈现更丰富、多元的租户类型和创新模式,整体消费和购物中心市场持续向好的趋势不变。
中国商业地产及投资专业博览会六月开幕
2019年6月26-27日,中国商业地产及投资专业博览会(expo coss 2019)将在富力万丽酒店盛大开幕,活动拟邀请100家企业和项目,1000家投资机构和代理机构,10000家大中型企业和专业观众,为开发商、运营商与大中型企业、代理公司、金融机构、装饰设计、产业链条提供品牌展示、招商对接、洽谈交易的大型优质平台。
第十届中国产业园商务区发展论坛将同期举办,主题为挑战与路径:产业园区的模式创新。
国内写字楼新增供应迎高峰 广深市场表现突出
戴德梁行发布《2019中国甲级写字楼市场供应核心趋势》,这份研究报告显示,、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等主要城市的甲级写字楼市场今后三年都将迎来大量新增供应,其中最多的深圳将一口气增加531万平方米。戴德梁行报告分析认为,这将对许多城市的甲级写字楼供需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改变写字楼租户和业主的动态关系。
今年一季度,广州写字楼市场平均空置率已经降至5.1%,老牌区域天河体育中心和越秀分别只有2.6%和1.9%。在供应回落但成交保持旺季的背景下,广州甲级写字楼租赁业务步入业主方市场,租金也出现上涨。
不过根据戴德梁行报告的统计,未来三年内广州写字楼新增供应将保持逐年增长态势。根据戴德梁行报告,未来三年广州甲级写字楼新增供应预计将达到280万平方米,写字楼新增项目集中在琶洲、金融城和珠江新城等区域,其中供应量最多的琶洲占据总供应量的54.2%,而东部的金融城供应量占比也有24.7%。
戴德梁行报告预计,深圳未来三年内写字楼市场新增供应预计将达到531万平方米,核心区域与新兴商圈的新增供应量占比分别为95%和5%,2020年底,深圳甲级写字楼存量预计将达到960万平方米。
一季度国内频现大宗地产交易:广州成交2笔写字楼易手大单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成都以及珠三角区域都有不少大宗地产交易成交,其中上海以15笔约151亿元继续在内地各大城市中领先,和成都各有5笔和6笔大单成交,成都4笔大单都是来自二手住宅地块易手的交易,显示带有住宅功能的开发地块仍然是最吸引西部区域投资者的领域。广州和深圳则各有两宗大宗交易成交,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一宗交易为长租公寓项目的易手,由此可见长租公寓逐渐成为投资者青睐的项目,有价有市。
上海仍然是内地第一季度最活跃的投资市场。高力国际共录得第一季度的各领域共计达成15笔交易,总计价值约151亿元。写字楼、商业园区和带有大规模办公功能的综合体项目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最具吸引力的领域,共成交了12笔交易,总计价值129亿元。
首季度的大宗地产交易包括腾飞集团以11.8亿元将诺富特三元酒店和宜必思三元桥酒店出售给tpg资本和华住酒店集团。
2019年第一季度,写字楼和长租公寓项目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广州成交了2笔写字楼易手的大单交易,一个是南沙水岸广场的两栋写字楼,另一个是广州绿地中央广场的写字楼;深圳则出现1笔写字楼和1笔长租公寓项目的成交,总价值逾42亿元。投资者也已表现出了对工业改造项目的兴趣,积极寻找参与项目的各个阶段中。
房企向产业地产进军 产业地产开始转热
如今很多城市可供开发的土地规模已经面临“天花板”,单纯的物理空间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不仅可以优化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还能创造机会吸引优质企业落地,提升产业及城市竞争能力。因此,多家排名前十的龙头房企开始进行了跨界。
有房地产市场研究专家表示,除了传统的住宅地产,2019年以后的房地产热点是产业地产,其次是文化地产、养老地产等。产业地产正在成为地产行业的新宠,各大房企也都纷纷在加紧布局。
谈及房企转型背后原因,业界认为,这是房企的生存所在,从宏观角度看,截至4月公布的业绩显示,虽然受益于过去两年的去库存、市场火热等因素,龙头房企大多实现销售、利润双线飘红。但这难掩楼市整体疲软的现实,房企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支持长远的生存和再发展,因此,无疑要求新求变。
持有和经营物业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运营方式。不论是产业地产、商业地产、养老地产,抑或是打造长租公寓,其实都是持有化运营的一种方式。未来,多元化或将成为房企“标配”,持有化运营也将成为房企的一种创新方向探索。
未来三年要怎么投资一线城市的写字楼?
报告预计,在2019年,中国几个主要城市的甲级写字楼市场将迎来新增供应高峰,但在随后的两年间,新增供应的步伐将有所放缓,这将对许多城市的甲级写字楼供需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改变写字楼租户和业主的动态关系。
对于市场,报告展望:2019年,cbd新入市项目预租活跃,随着中服地块高品质写字楼入市,五大核心区域平均租金或将进一步推高;未来三年,市场供应65%集中在非核心区。
对于上海市场,报告回顾:2019年,新增供应量达140万平米,有24个新的甲级写字楼项目入市。并预计,未来三年新增供应将达380万平米,核心商圈和新兴商圈分别贡献28.1%和71.9%(2019年分别为35%和65%),大多数优质写字楼项目将会在徐汇滨江和前滩建成并投入使用。
对于深圳市场,报告展望:未来三年持续集中供应,预计新增531万平方米;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会有更多总部企业选址后海,从而进一步加强其产业聚集力;2019 年,前海该板块内的甲级写字楼新增供应将进入集中爆发期。
对于广州市场,报告回顾:2019 年新增供应暂时回落,市场需求旺盛推动甲级写字楼租赁业务步入业主方市场。并预计,未来三年甲级写字楼市场新增供应将达280万平米,存量到2020 年底将攀升至约770 万平米,较2019 年末增长58.3%;珠江新城、琶洲和金融城商务区未来三年新增供应将分别占全市新增供应总量的18.0%、54.2%和24.7%。
对于成都市场,报告表示:苹果、微软、英特尔等知名企业已入驻天府新城,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及其关联企业入驻天府新城,此板块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增强,未来,科技相关企业租户将对此区域办公空间保持强劲需求。
对于武汉市场,报告预计:未来三年,新增供应将达184万平米,主要分布在汉口(例如建设大道、武广、王家墩商务区)和滨江区域(汉口和武昌沿江商务区);随着长江两岸沿江商务区的崛起(汉口和武昌沿江商务区390,790平米新增供应未来三年有望入市),成熟商务区中较旧写字楼将面临一定市场压力。
昆明写字楼库存堪忧 今年仅1个项目取得预售证
近日,云南房网统计2019年昆明商品房供应数据时发现,今年前四个月昆明供应的267万平方米商品房中,仅有北市区和谐双塔1个写字楼项目取得了预售证,预售面积约29万平方米,其中还包含部分商业面积,新写字楼入市面积明显减少。
众所周知的是,昆明写字楼存在高库存、去化慢等问题。昆明锐理《2019年房地产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11月,昆明写字楼库存面积为282万平方米,按照去年月均去化5万平方米来计算,在没有新增供应的情况下,全部卖完需要56个月(约4.7年),库存堪忧。
为了解决写字楼高库存、去化难、租不上价、空置率高等问题,昆明市也曾出台相关政策,对进驻万达广场等高档写字楼的总部企业予以奖励,以及补贴物管费等措施,但效果有限,而且惠及的写字楼寥寥无几,对消化昆明庞大的写字楼库存只是杯水车薪。而要解决写字楼的库存积压,最根本的就是要减少写字楼项目的供应量。
一季度郑州商办市场:新增商业体量历年最大两极化到来
去年年底,据ret睿意德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郑州新增商业体量为150.5万㎡,达到历年来的峰值。事实上农历新年后,市场就已进入了“商业时间”。
一季度,郑州商铺供应总量11.43万㎡,成交8.15万㎡。据统计,截至3月底,商业存量达到384.5万㎡,去化周期长达141.5个月,但是考虑到该统计中包含大量自持型商业,所以实际意义上的库存量并没有数字表现的那么大。
一季度郑州办公市场总供应量7.8万㎡,成交9.3万㎡,存量稍降,去化周期为59.6个月。
从区域供应量上看,郑东新区仍是郑州办公市场的绝对主力,郑州其他七个区域一季度几乎无办公产品入市(仅二七区有0.2万㎡新增供应)。但郑东新区的集中放量并没有相应的需求收效,呈现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
未来3年广州写字楼供应或达262万平方
高力国际发布报告表示,2019至2021年广州将有约262万平方米的新增写字楼进入市场,相当于全市现有写字楼体量的51%;预计写字楼空置率从2019年开始逐渐上升,并于2020年达到峰值;但未来大量新增供应将作为企业自用,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亦将刺激写字楼的租赁需求,预计2019至2021年写字楼租金水平仍会小幅上升。
高力国际报告表示,预计至2019年底,广州甲级写字楼将实现同比6%~8%的租金增长,空置率将维持在7%~9%;2019至2021年预计将有约262万平方米新增写字楼推出市场,从2019年起,全市写字楼空置率将逐渐攀升并于2020年达到15.0%的峰值。
报告还表示,2019至2021年广州市将有约53%和13%的新增写字楼集中在琶洲与珠江新城。由于琶洲子市场约54%的新增供应将作为企业自用,预计琶洲内写字楼租金水平不会面临下行压力。珠江新城现占有全市61.5%的写字楼供应,并且已发展成熟为全市最优质的子市场,尽管珠江新城写字楼供应量将在2019年至2021年迎来10%的增长,但预计珠江新城写字楼未来仍将保持强劲的租金增长。
中国城市商务园区发展竞争力 成都排名全国第六
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是经济迈向新常态、完成新旧增长模式切换的必由之路,也令“商务园区”成为广受关注的产业地产类型。世界领先的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发布《产业崛起之地——中国商务园区解读及主要市场竞争力排名》报告,对全国16个主要城市的商务园区发展潜力加以评估。根据报告,、上海、深圳位列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前三。
商务园区是指从事高科技和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无污染企业和机构的经营场所,商务园区的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报告指出,随着产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延伸,从制造和组装到研发与设计,再到全产业链的功能实现,商务园区的需求亦不断增长。
深圳市尚易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85662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