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郑州市政府官网发布《郑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申领办法》,办法显示,对市内五区自郑政文〔2018〕208号文件实施之日(即2018年12月17日)前办理完成房屋产权证或不动产权证的四层及以上的非单一产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且按照要求履行联合审查等相关手续的,可申请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标准按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管线迁改、电梯购置及安装等总费用的25%(市、区财政各承担补贴的50%),且最高15万元/台予以补贴。有条件的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区级财政补贴力度。
下附全文
郑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财政补贴申领办法
为规范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给群众实施加装电梯提供便利,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文〔2018〕208号)文件精神,制定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申领办法。
一、补贴原则
财政补贴资金遵循事后申领、集中拨付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对市内五区自郑政文〔2018〕208号文件实施之日(即2018年12月17日)前办理完成房屋产权证或不动产权证的四层及以上的非单一产权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且按照要求履行联合审查等相关手续的,可申请财政补贴。
三、补贴标准
财政补贴标准按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管线迁改、电梯购置及安装等总费用的25%(市、区财政各承担补贴的50%),且最高15万元/台予以补贴。有条件的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区级财政补贴力度。
四、申领程序
(一)由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人出资实施的加装电梯项目按以下程序申请财政补贴:
1.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人在办理完使用登记,并取得使用登记证书后,向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财政补贴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郑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申请表》(附件1);
(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3)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付款凭证原件及复印件;
(4)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满足本办法适用范围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财政补贴申请材料报送区财政局(或各区确定的其他部门)审核,确定财政补贴额度。
3.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于每年9月30日前,汇总上一年度9-12月及本年度1-8月份辖区内审核通过的财政补贴申请情况,根据郑政文〔2018〕208号确定的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分摊比例,填写《 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市级财政补贴项目汇总表》(附件2),报送至市城乡建设局。
4.市城乡建设局负责汇总市内五区报送的市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金额,填写《 年度郑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市级财政补贴项目汇总表》(附件3),将汇总金额报送至市发改委。市发改委负责根据市城乡建设局报送的各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金额,下达城建计划。市财政局根据市发改委下达的城建计划将财政补贴资金下达各区。
5.区财政部门将市级财政补贴资金汇入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人共同确认的账户中。
(二)对于采用“企业投资、受益业主付费”等社会资本参与方式实施加装电梯的,由社会资本方提交财政补贴申领材料,具体申领程序与由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人出资实施的加装电梯项目申领程序相同;区财政部门将下达的财政补贴资金汇入加装电梯申请人和社会资本方共同确认的账户中。
五、相关要求
(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申请人(或社会资本方)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区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申请财政补贴项目的审核,对于按照要求履行联合审查等手续的方可给予财政补贴。区财政局(或各区确定的其他部门)应加强对加装电梯项目相关付款凭证的审核,准确认定加装电梯成本和财政补贴额度。
(二)各区建设、财政等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区级财政补贴办法,加强对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
(三)市建设、财政等部门应共同对各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财政补贴申领和发放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数量不低于项目总数的1%。
(四)对提供虚假材料、恶意串通等骗取财政补贴的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市内五区,其他各县(市)、上街区和各开发区可参考本办法自行制定本辖区内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办法。
延伸阅读
容积率不得超过2.9!5月起,郑州新建小区要这样盖!住宅建筑高度控制最大值80米、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增至4.5平方米/人、10亩以下地块原则上不出让开发……29日上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新编规划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适用于郑州城镇规划区域内(含新郑新密)的住宅类建设。
据了解,此新编规划是积极落实新版国标的宜居理念,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及时做出的调整。在2018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明确了郑州城镇规划局内住宅建设的相关标准,包含棚户区老城区住宅改造。按照新规,居民的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幼儿园配建、家门口的健身场地等指标都有显著提升,未来郑州将更宜居。
根据规定,居住区将按照居民在合理步行距离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形成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和居住街坊四个等级,相互不包含。
同时控制住宅用地指标,增加人均绿地面积,明确住宅建筑平均层数为19~26层,住宅用地容积率2.7~2.9,不得超过2.9。建筑密度最大值20%,绿地率最小值35%,住宅建筑高度控制最大值80米。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指标由1.5平方米/人增加到了4.5平方米/人,总体上比原国标《居住区规范》提高3平方米/人。
针对碎片式开发,一栋楼一个小区的现象,新规指出“中心城区拆迁区域面积10亩以下的地块,原则上不再进行出让开发建设,可用于公园绿地、市政公用设施或体育设施建设”。并将“家门口”的健身场地纳入规划↓↓
居住街坊要求配建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170~450㎡;
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建小型多功能球类场地770~1310㎡和室外综合健身场地150~750㎡,
10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建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1310~2460㎡;
15分钟生活圈配建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3150~5620㎡,实现球类场地和广场舞场地的分开配建。
在周边设施方面,规定城镇幼儿园不宜少于6班,最大规模不宜超过12班。
0.3~0.6万人的配建6班幼儿园,0.6~0.9万人的配建9班幼儿园,0.9~1.2万人的配建12班幼儿园。将原《技术规定》中0.5万人配建一处6班幼儿园,调整为0.3万人配建一处6班幼儿园。
同时要求每2000辆电动汽车应配套一座公共充电站。
提出“大型公共建筑和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站点800m范围内,人行道最小通行宽度不应低于4.0m。”规定中心城区内道路系统的密度不宜小于8km/每平方千米,街区尺度(按照街区尺度确定支路网密度,街区尺度越小路网越密)不宜超过200m。将开放街区中的非市政道路纳入支路系统,以提升步行、自行车交通网络的密度。
新闻多看点
新的生活圈居住区分级标准如下:
居住街坊对应人口1000~3000人,用地约2~4公顷;
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居住人口0.5~1.2万人,服务半径为300米;
10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5~2.5万人,服务半径为500米;
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5~10万人,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
来源:中原网 猛犸新闻 | 欢迎分享朋友圈
编辑:杜卉 | 商务合作微信:dhui0514
长按二维码解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