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6大谣言,你上当了么?内附:螃蟹挑选5大“小绝招”
2024-1-5 21:31:01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秋风起,蟹脚痒。
又到了吃蟹的好时节,
吃货们的食蟹之心已经蠢蠢欲动啦。
但是关于螃蟹的谣言多到让人“望蟹却步”,
例如“蟹黄致癌”、“螃蟹注胶”......
为了大家可以安心享受螃蟹的盛宴
长帝君整理了螃蟹6大谣言背后的真相,
快来看看吧!
谣言1:蟹黄致癌
一篇名为《美国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因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广为流传,让人恐慌。
真相:传言中吃蟹黄影响健康的问题发生在纽约,原因是当地工业污染严重,所以建议不要食用。目前我国大部分螃蟹都是人工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都在安全可控范围,可放心食用。
谣言2:螃蟹注水
有传言商家为了增重而给螃蟹注水
真相:螃蟹的脏器都在蟹壳中,一旦注水,脏器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剧变,改变蟹体内的平衡,导致它死亡,所以给螃蟹注水对商家没利。
谣言3:螃蟹注胶
有网友发现煮熟的河蟹疑似有胶状物,让人倒尽胃口。
真相:其实胶状物是公蟹的蟹膏,并非注胶。公蟹成熟后,副性腺异常发达,富含蛋白、脂类和其他各类营养物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十分美味。
谣言4:大闸蟹靠激素(避孕药)养肥
“大闸蟹是注射激素长大的,小孩吃了导致提前发育”等谣言疯传。
真相:大闸蟹是低等无脊椎动物,激素对它没作用。如果喂食激素(避孕药),不仅养殖成本增高,而且会影响大闸蟹的性腺发育,导致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膏变少,得不偿失。
谣言5:大闸蟹抗生素喂食超标
网上流传“大闸蟹用抗生素浸泡防病,喂食超标”。
真相:专家认为,投放抗生素会破坏蟹生存的水质,容易导致死亡,而且在湖泊、池塘里投入大量抗生素,成本巨大,一般商家不会采用。为了预防大闸蟹生病,养殖户一般会在池塘内养殖水草,保障水质健康。
谣言6:螃蟹和西红柿同吃如吃砒霜
传言称“海鲜+维c=砒霜”,螃蟹中的五价砷和西红柿里的维生素c会氧化产生砒霜,吃了会中毒。
真相:专家说,避开剂量谈毒性是不行的!按照每公斤螃蟹含0.5毫克无机砷的极限值来计算,理论上一次只有食用超过100公斤的螃蟹,才可能发生砷中毒,正常人的食量远远不能达到中毒条件。
至于有人同时吃了后发生呕吐或拉肚子的现象,可能是因为食用了死蟹,造成细菌性食物中毒。
了解完螃蟹的谣言后,一起来看看挑选优质螃蟹的小技巧吧!
挑选螃蟹五要点
一看蟹壳
挑选壳背黑绿色且带有亮光的,蟹肉厚,比较壮实;壳背呈黄色的,大多较瘦弱。
二看肚脐
肚脐凸出来的蟹膏肥脂满;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
三看螯足
挑选螯足上绒毛丛生的,比较老健;螯足无绒毛,则体软无力。
四看活力
将螃蟹翻转身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螫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可保存;不能翻回的,活力差,存放的时间不能长。
五看雌雄
农历八九月里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因为雌雄螃蟹分别在这两个时期性腺成熟,滋味营养最佳。
内容和图片整理自网络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