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丹东,风清气爽,阳光明媚。一群孩子们来到凤城叆河景区,开展了一场愉快的春游活动。早上七点半,同学们到操场集合,八点准时出发,经过二十分钟的路程,到达草河与叆河的交汇处——叆河风景区。
在老师的带领下,各班级依次列队走进大门。景区里饲养的动物首先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景区有鸵鸟、孔雀、梅花鹿、羊驼,还有天鹅、鸳鸯等多种水鸟,这里的动物不怕人,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接触。不仅可以参观,还可以给动物喂食,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喂鸵鸟,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
温顺可爱的羊驼,自带萌呆
自由活动时间,三三两两拍照,玩耍。树林中,草坪上,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一个个班级队伍有组织地拍照留念。
草坪上的小房子拍照非常漂亮,像霍比特人的小屋。
叆河是鸭绿江上流的重要水系,古称阿布河,唐代称乌古江,清朝改称叆河。叆河是满语“爱哈”的谐音,原意为清澈明亮之意。叆河全长198公里,凤城境内流长114公里,是凤城的母亲河。
叆河风景区用地1130公顷,覆盖两镇两区五个自然村:东汤镇的红旗沟村,凤山区的大隈村,边门镇的东山村,草河区的花家堡、平安村。借助叆河、草河两大水系,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以生态建设理念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现代农业、民俗风情、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生态风景区。
虽然春游的孩子很多,但老师们认真负责的组织下,各个班级队伍秩序井然。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凤城各个小学组织了数千名学生分多个批次分别来到叆河景区开展春游活动。孩子们的到来让景区一下热闹起来,春天里的叆河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各班级分批次乘坐观光小火车
河边戏水拍照
春游的队伍
休息时间,孩子们拿出带来的美味,开始了野餐。
愉快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半天时间的春游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孩子们列队上车返程。
不去观世界,哪有世界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承千年家喻户晓的教育古训。通过春游活动,让孩子们从教室中走出去,更好地亲近大自然,领略家乡的秀美山水,在环境中学习,在体验中受教。研学旅行是课堂教育的延伸,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