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儿童医疗退坡

2023-12-4 11:04:3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苏州儿童医疗保障服务,在服务时间、服务机构设置保障上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倒退。我家小孩8岁,大约在3-4年前孩子还小,生病较多,那时去景德路的儿童医院挂水,虽然排队很长,白天一般一个多小时也就能排到,晚上稍长些;那时感觉很久,抱怨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可是如今,新儿童医院早落成,母子医院也单独辟人民路儿童医疗区,可现实状况如何呢?我小孩已经长大,多年没再经历夜晚去医院。昨天晚上的经历,让我很震惊!爷爷是苏医60年代毕业的内科老主任,已经诊治过孙子。因为小孩想参加周末的汇报演出,晚上9点,我门还是带着儿子先去园区星海医院(原娄葑医院)看看。大约2年前夜间急症,医生是接纳看儿童的,那时我儿子比现在更小。昨晚则被决绝挂号,公告说:14岁以下儿童夜间不接诊!看都没看,初诊再分流的步骤都没有,简单粗暴的拒绝。那么去近的第一人民医院吧。我们驱车来到第一人民医院。诺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标杆大大大医院,居然挂号的问了下是儿童,发没发烧后也拒绝儿童挂号!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让苏医毕业的家中老爷子深感痛惜和难过。我们沿路十梓街来到母子中心,因为不知道儿童就诊在人民路上,结果又扑了个空。于是,我们又沿路往前,来到景德路儿童医院。我们被告知,此刻夜间急症,排队要到6小时后。急症也没人给你筛选,只有导医忽视告诉你排队时间。听闻儿童医院园区总院给孩子看病如今是全家集体炼狱,我孩子已经大了,没有深刻体会。现在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了。在5个小时以上的等待中,空气混淆,交叉传染的几率无疑更高。我们决定回家睡觉。在这等6小时,没病也弄出病来了!我在此吐槽2点:1.苏州的儿童医疗这几年是扩容了,但是医疗进社区的政策方针指导下,地方医院的儿童医疗确实是在退坡。原来夜间接诊的星海医院现在拒诊,医院医生是推卸责任,完全违背行医的精神、誓言。2.苏大附一院,作为三级甲等苏南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医院,居然夜间拒诊儿童病人!难道也害怕自己医术水平不够高?我看完全是如懒政惰政一般,甚至是不作为,责任能推则推吧!医疗医患关系紧张的如今社会,医生自然有无辜的感觉,但是医院医生自己的责任心和惰性,让我,以及身为老一辈的苏医老医生的我爸都对你们失望至极!儿童医院的医生,你们辛苦了!你们的辛苦,确是有部分是你们兄弟医院的不作为,把本来应该分流的小病人推过来给你们了。儿童医疗扩容,你们的担子非但没减轻,反而越来约大,政府和医疗管理部门,该如何应对呢?
苏州市卫计委便民服务员 尊敬的网友您好!由于儿科医生紧缺,儿科医疗资源匮乏,附一院目前只在十梓街院区开设了儿科门诊。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建设的不断完善,医院会考虑完善科室建制,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感谢您对医院工作的信任与理解。 工业园区便民服务员 网友,您好!您反映的情况现答复如下:首先感谢您的建议。经了解,该院儿科医疗资源紧张,医生紧缺。院方表示将加强引进儿科医生,做好夜间急诊服务,给您就诊带去不便表示歉意,请谅解!
楼主说的很对!
儿童医疗还是要专业的,不是谁都能看的,关键现在没人愿意干。。。
还有小孩要是受了外伤十万火急也只能到儿童医院治疗和换药,来回奔波。
医生没增加,儿童增加了
多一个儿童只需十个月,多一个儿童医院的医生差不多要培养十年。
有人说儿童医疗更需专业,但是原来本接诊的医院现在拒诊,我看不出现在做法的专业在哪。拒绝就是专业?原来的方便就是错误的吗?难道连一个筛选后分流的功能都没有?是懒政惰政,不愿意担当,不想承担应有的责任吧……
有楼主这样的心态,你说这社会上还有多少人愿意学医、学儿科。这“退坡”还会继续!
很简单的道理:你不进步反而倒退,违反社会进步的常理。反而觉得正常?
我本出自医家,父母皆为老一代医者。从小对医生医疗知晓颇多。我的观点我觉得并不偏激,只认:不进反退,违背基本常识规律,唯有改进方能符合社会进步的规律潮流。
你进步了吗? 进步的,会换位思考、会从自身找因素、会放在大背景下找原因、会照镜子、不会拿手电筒照别人。
楼主你说儿童医院要不要人满为患,你爷爷是60年代毕业的内科老主任,你都不在家请老主任看病了,其孩子会去请非儿科医生看病吗? 还有,你觉得人多的时候会说其他医院其他非儿科医生也该看儿科门诊,但用药剂量,治愈时间稍有不同,你家长能理解能体谅吗?一定不能。你家爷爷现在敢去看儿科门诊吗,一定不敢。社会环境已经把医生逼到了死胡同,为啥各项检查多,因为怕家长事后投诉误诊啊。有了检查单,医生开药有了依据,家长投诉也没有证据支持了。 造就这个社会大环境,互相没有信任可言,动不动就投诉,这是你我大家的功劳。 所以说,经济发展了,道德良知下滑了。这样的发展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即使医生世家,估计也没一人没做过医院管理,更何况还是退休多少年的。隔行都如隔山,哪好在此指指点点?
可不是么,造就现在儿科医生紧张的第一原因,国家!十几、二十年前取消高等学府儿科专业的是谁?现在造成医护人员年龄、等级断层的是谁?医患纠纷中牺牲的是谁的权益?是谁在压榨越来越稀缺的儿科医生? 第二原因,患者自身,小毛小病放着社区医院不去非扎堆挤大医院,医生就这么多,患者人数增加能不排长队么?小孩能和成人一样告诉医生自己哪疼么?医生稍微摸摸就说医生弄疼自己孩子了你让人家怎么检查?查快了说不仔细,查慢了说医术不精,你以为医生是神仙,看一眼就给你治好?
全国各地的儿科都紧张,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为什么?告诉你:体制问题,医疗市场化的必然。。。
网友您好,您反映的星海医院增设儿童急诊服务的建议已转园区社会事业局。感谢关注。
别急着吐槽,以后这种供不应求的关系会越来越严重的,没几个人愿意干医生,更不愿意更儿科医生
儿科医师的短缺已是公认的事实。1999年,医科院校的儿科系停止招收本科。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2016年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儿科停招的17年间造成了巨大的儿科人才缺口。 儿科医生上岗,需5年本科,3年研究生,2-4年“规培”(期间只拿生活费)合格,即从上大学起合计需11年左石方能上岗执医。 我们算一下,得等到2027年新培养的儿科医生才能执医上岗,开始接上茬,远水解不了近渴呐! 还有个问题,今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学医,尤其是从事儿科,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难出成果,儿童就医不配合,一个孩子后面六个焦躁的大人),稍有不慎重,轻则遭投诉,重则遭打骂伺候。

2018-1-13 08:29:43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