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千万处,保护第一条
昆虫大灭绝,人类两行泪
多年来,人们能够感觉得到身边的昆虫数量在减少,却很少有人真正在意这一变化。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一场潜在的“灾难性”危机:世界权威期刊《生物保护》最近发表的首份关于全球昆虫数量下降的科学综述,警告世人称,全球昆虫或在100年内灭绝,并带来生态灾难。
现状
你我身边都有被忽视的“挡风玻璃现象”
你上一次需要清洗汽车挡风玻璃上的虫子是什么时候?
很多人的童年时代,夏天骑自行车都意味着要闭上嘴巴,在厚厚的“昆虫云”中穿行,往往还是避免不了“吃到”几个运气不好的;开车出门,汽车的挡风玻璃更是经常被虫子的尸体弄得脏兮兮的,几乎看不清玻璃外的路。
但现在这一切似乎都很遥远了。那么,昆虫都到哪里去了?
《生物保护》杂志最近发表了首份关于全球昆虫数量下降的科学综述。这项研究分析了73份有关昆虫数量减少的历史报告,得出结论说,全球40%以上的昆虫物种正在减少,1/3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非常快。
“在未来10年内,地球昆虫将减少四分之一,50年后只剩下一半,100年后昆虫就会灭绝。”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之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环境生物学家桑切斯·巴约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昆虫物种的损失无法停止,这将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分析
地球历史上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即将开始?
论文第一作者、悉尼大学研究员桑切斯·巴约表示,地球历史上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即将开始,各种趋势证实,这次大灭绝事件将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
“昆虫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事昆虫学研究20余年的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朱朝东指出。
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该事件持续了50万年,导致大约80%的物种绝灭。后来的几亿年里,又相继发生4次大灭绝事件,最短持续几万年,最长持续数百万年。
直至人类出现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悄然上演。“历史上前5次大灭绝持续时间很长,而这一次是百年尺度的事件,而且速度比先前快得多。”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博说。
争论
结论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张”
这篇综述报告的研究被认为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在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朱朝东看来,这一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张。“毫无疑问,全球范围内昆虫物种数量正在减少,这在过去被忽视了,但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还很难估计它们的严重性。”
朱朝东认为,以“减少”为关键词检索文献的方法,使昆虫减少幅度最终看起来特别大。同时,在昆虫类群代表性与分类上也存在偏差。
最有效的昆虫保护策略或许就是尽量不破坏它们的原始生境,“但难度特别大”,王博说,人类能做的就是意识到昆虫的重要性,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呼吁
亟待开展昆虫多样性长期监测
迄今为止,昆虫是多样性最丰富、数量最多的动物,在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并没有全面了解昆虫本底资料及其变化趋势。朱朝东认为,原因在于缺乏长期持续性的监测数据。
他提出,当前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一支昆虫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的专业队伍,围绕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群,在基因、物种、种群、群落等水平上进行全面而长期的监测与分析。
来源:南京日报综合中国科学报、广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