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碧桂园开发商偷工减料,将所购房屋楼上地面采用所谓天基板,经观测此板靠几根钢筋螺丝固定,倘若楼上放置重物马上就会压断下层,严重威胁业主生命安全。经网上搜索开发商此前就在其他楼盘干过此龌蹉事情,经过业主投诉已经重新更换材料,今天就在此开发商再次故伎重演,拿他人生命开玩笑,伦理纲常之败坏,请大家起来维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不法份子做最后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公正,法制、平等、诚信的现代化国家
吴江区便民服务员
市民您好:针对您反映的问题,区住建局进行了调查,您反映的楼面位置,经审查合格的图纸设计为二层共享空间,现场与施工图纸不符,现已责令开发商、施工单位按图施工,不符合图纸要求的全面整改。谢谢您的关注!
不顾我们业主生命安全!
本人为土建、工程类相对经历较多的人士,看照片中的施工方法,结合日常民用住宅动荷载和静荷载经验,此种做法应该没有问题。因无法识别出型材具体规格和螺栓规格,开发商应该不会拿生命开玩笑的,应该没什么风险。
正常混凝土楼板厚度12-15公分,里面有双层螺纹钢网+c30及以上的商砼浇筑成型,实际动荷载静荷载也都不是非常大,毕竟是民用,每平米300kg荷载,保险系数已经非常高了
本人观点仅供参考,有任何问题,请以住建局质监站为准,风险请业主自控,也可与官方联络。
请问隔音问题怎么解决
那隔音怎么解决,站在上面震动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房子你自己会买。
你还是什么专业人士呢,你还是转行吧,你在这个行业会坑害更多人,你对得起你身边的人嘛,我邀请你亲自体验下站在上面的感受,让你免费住。
你拿混凝土和天基板比厚度?有没有搞错.....
麻烦换位思考一下。你不是业主,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要以你自认为很多的经历来评判你根本就不清楚的事。
不顾业主安全,请相关部门重视下,给业主一个满意的答复
言之凿凿,那就压断一下看看负载是多少
你是业主吗?你能体会业主拿到这样的房子的心情吗?说风凉话谁不会啊,也不嫌腰疼。
看了几个帖子,我就看不惯这个帖子的发言,“倘若楼上放置重物马上就会压断下层”,话已经说出口了,证明一下。汽车都在轻量化,用物理数据说话
这种人一看就是开发商的奸细没看过没去体验过就别瞎说什么叫技术?能够合理应用到实业的那就技术那种才叫有技术参数支撑碧桂园那种是机术投机取巧的机术懂吗专业人士?就你这种智商我估计够呛
坚决抵制这种无良的行为,希望万科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顶起来,离交房时间不远了,希望开发商尽快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严重威胁业主生命安全,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严重威胁业主生命安全,希望有关部门重视
还是有明白人的,这种做法完全没问题,现在很多桥面都用了这种板材,优势比混凝土不知大多少,整体结构的重量也可以降到很低。施工方式的也完全没问题啊,不知大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嚷嚷。
我就问一句,如果你家房子都是用这种板材建的你还会买吗?
你说很多桥面用这才板材,桥面和你家卧室能一样吗?桥面可以接受晃动,接收噪音,你家卧室可以接收吗?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天天睡在桥面上的感觉!
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看了你们回复的帖子,我都觉得好笑了!!首先声明我不是开发商的人,更谈不上什么开发商的奸细!你们买了房子碰到了问题,心情我是理解的,发科普信息是告诉你们一些行业常识。
我写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对你们不利的言语,怎么上来就开始有针对性的“攻击呢”
你们应该仔细看我写的内容,已经告诉我是看到你们发的照片,并已经声明了供参考,这是公共平台,没必要做这种“针对性的攻击性语言”,都是成年人,拜托说话要理智,否则有理也变成无理了!
原文“因无法识别出型材具体规格和螺栓规格,开发商应该不会拿生命开玩笑的,应该没什么风险。本人观点仅供参考,有任何问题,请以住建局质监站为准,风险请业主自控,也可与官方联络。”
挑高房的隔层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现浇板,一种是轻钢结构。挑高层的房子基本都是按照钢结构设计的,现浇板自重很大,会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使房子开裂,是不允许的。另一种方法是轻钢结构。一般情况下,用槽钢就行了,但用工字钢的抗弯强度会更高,当然造价也会更高,轻钢结构搭建的优点是速度快,即搭即用,不需要等待。缺点是槽钢做的阁楼当人在上面走动时,会有一定的晃动声,槽钢规格越小,晃动声越大。采用槽钢的做法属于推荐做法。
买这种所谓复式、调高之类的房子,实际土建施工图纸在报批报建过程中,属于偷面积钻空子的一种技巧而已,业主买到这种户型,通常开发商会暗示将来住建局质监站验收完,拿到综合验收报告后,开发商则以“统一装修改造的模式”对其进行结构二次改造,这个二次改造事宜如果开发商聪明的话,通常会与业主签订一份“装修改造授权协议书”,协议中会明确出具体的楼板隔层施工工艺和具体材料。请各位自行回想一下吧。通常来说,这类调高的空间在结构图纸设计时,镂空四周圈梁内部钢筋网内如果设计过程中已经考虑到预留预埋件及荷载重量等便于将来做隔层的方案,有预埋件的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楼板”或者“轻钢结构+浇筑混凝土”,没有预埋件的可以采用化学锚栓植钢筋到梁内的方式、还要将梁侧面打开混凝土保护层,并敲开部分边侧的主钢筋网进行楼板钢筋绑扎及适当锚固处理,但这种工艺实际在住建局审批时基本通不过。所以当下主流做法是采用膨胀螺栓梁内固定钢板牛腿支撑+“工字钢或h型钢”做法,也就是楼主发的照片显示信息。实际这种做法将型钢加密,满焊,两层板材加隔音吸音面试可以达到等同于“现浇楼板”的效果的。
之所以看到你们到基本成型了才想起在网上发出声音,实际晚了一些,在买房时如果有懂的业主,提前提出此问题最好,现在建议你们业主要静下心来选出代表,找开发商坐下来好好协商,也可以找住建局的专业部门一同参与,和谐为主!这么闹下去,你们的房子升值空间会比同一地点滞后甚至一臭到底
良药苦口利于病!
麻烦各位耐心看完,别再给我扣什么奸细、非专家的帽子了!
2018-6-9 1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