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洲猪瘟引发的不是一场风暴,而是一场超级台风!
2018年8月3日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事发当时,也许大家都把它看成就是一个恶性猪病,绝对不会想到这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养猪业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随着各地陆续公告的非洲猪瘟疫情,大家都在观望,2018年11月疫情进入加速扩散,2019年1月2日,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7万头商品猪场和1月12日江苏泗阳68969头种猪场相继发生猪瘟。
非洲猪瘟疫情
这彻底震惊了产业界。
到目前为止,北方疫情严重省份产能去化程度在30%以上,疫情较轻的养猪大省湖南产能去化程度也在10%以上。关键是此数据并非静态锁定,而是不断恶化
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和养猪大国,猪出栏占全球高达50%以上。2017年我国出栏生猪6.8881亿头,按目前保守估计,产能去化程度20%估算,生猪出栏缺口约1.4亿头。但实际情况呢?首先非洲猪瘟蔓延需得到控制并保证产能去化程度控制在20%以内,
检验检疫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事。
过去满足我们需求的6.8亿头猪,从养殖的经济性及肉质的美味性考虑,都是按平均体重125公斤左右出栏,而目前为了预防非洲猪瘟引发损失,出栏体重平均下降到110公斤左右,个别的甚至100公斤以下也在出栏(从最近各大养猪公司公布的月度销售数据可以得到验证),由此同样出栏量的猪,肉供应量实际减少10%以上,缺口实际要增加近7000万头。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非洲猪瘟蔓延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生猪缺口也将达到2.1亿头。当然这只是在产能去化控制在20%以内的缺口数据,随着产能去化程度增长,每增加1个百分点,缺口增加近700万头。
2、猪肉缺口谁来补?能补足吗?
通过鸡、鸭、牛、羊等弥补缺口5000万头(这个数据是估计,有待验证)
过去我们进口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盟、越南等,目前俄罗斯和越南都发现非洲猪瘟无法进口,美国年出栏就1亿头左右,估计满足自己消费后用来出口也就4000万头,中美关系缓和,加大进口力度,即使全部被我们进口也就4000万头,欧盟及其它进口算5000万头,总计进口算9000万头。
进口替代有限
我们按非洲猪瘟控制在目前的程度(实际是不可能的),总计缺口2.1亿头,减掉其他肉食取代5000万头,进口9000万头,最低缺口尚有6000万头。
3、猪价会涨到多高?
面对一个需求缺口10%以上,而且猪肉对中国人食品结构中不仅必不可少,某种程度说还无法取代(当然降低比例的替代还是可行的)。基本必须生活品如此大缺口(预期更大)价格会涨到什么高度?
看看去年发生的各种去产能事件,真实的缺口有多大?实际的价格涨到了多高?有人说,猪肉是cpl的重要指标,国家会控制,问题是国家控制得了吗?
关键是老百姓能接受多高的肉价? 只有猪肉价超出老百姓接受程度才能去需求,这样也就可以缩减产能缺口。面对一般小菜都可卖到1公斤几元甚至10元以上,肉价会涨到多少才会超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可以肯定的是此轮猪价突破1公斤20元不会太远,涨的高度决定于老百姓的接受程度,
价格上涨,需求下降
只有超出老百姓接受程度去需求才能缩减缺口,取得供需平衡。
4、高猪价会持续多久?
对中国这样一个猪肉消费大国,由于猪肉制品消费的多样性(腊制品、腌制品、卤制品、馅制品……等等),这些都是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加之全国性的养猪布局。按国际经验,要想在中国铲除非洲猪瘟不是10年能做到的。
今后唯一的希望,其实只有一条捷径非洲猪瘟疫苗。在没有攻克非洲猪瘟疫苗之前,恐怕高价猪肉是难以避免的。
猪疫苗
5、猪价异常下跌?
但是,最近猪价走势非常反常,尽管能繁母猪数在继续下跌,出栏数在非瘟重灾区同比大幅下跌(前期非瘟发生轻的部分南方省份如两广疫情加重可能促进了出栏),全国出栏数估计在后面的月份(在疫情可控情况下估计也会持续6个月以上)会同比和环比持续下跌。
那么这几天猪价为什么持续调整,而且生猪调入大省广东今天跌破14元/公斤?
冻肉库存清理
目前猪价低的省份多数是因以下两方面原因:
1、前期调入冻肉多,赶在农业部5月1日大限前清空可能感染非瘟的冻肉。
2、最近非瘟蔓延加重,促使养猪场加速出栏,如两广地区。随着能繁母猪和商品肉猪存栏数的不断下降以及农业部5月1日清理冻肉大限的到来,5月份可能开启今年猪价第二波上涨。
此波上涨持续的时间可能直接到春节前,高度可能直接创出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