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绵阳景区价值观生产厂家

2023-11-12 20:19:4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社会的价值观念结构开始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阶层化特征。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以及社会利益关系结构的变迁和多样化,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切的差异愈益显著,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相关价值取向的分歧。
价值观念的这种结构性变化,对我国社会价值整合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进行价值整合,并不是要消灭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是要在承认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条件下,加快建设全社会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动员一切力量,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在“知”上下功夫。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广泛的宣传和普及。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弘扬先进的思想、健康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使有利于 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时代强音。要正确把握各阶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愿望要求,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引起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群众。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体现在文化创作与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们,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获得启迪。要努力建
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2006年3月,我党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概括。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 魅力和时代风采。 
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提高素质。要进一步突出主题、细化内容,不断提高针对性和操作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具体化和大众化,更好地发挥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二,着力强化实践推动,在“信”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主要的是依靠社会主义的直接实践和社会现实,人民群众只有在践行的过程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利益和幸福,才有助于在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由“了知”发展为“信奉”,由衷地转化为自己的自觉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要通过建立完备的信仰机制、奖惩机制等,使尊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褒扬和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贬抑和惩戒。
第三,注重抓好融入贯穿,在“行”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融入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化为大众的愿望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行”上下功夫:
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使人们“学有榜样”。通过培育、选树、宣传来自群众身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各方面先进典型,引领人们根据身边实实在在的模范的人和事去选择、塑造自己的生活,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实在、可感可亲、可信可行。
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以共建实现共享,以共享促进共建,使人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中,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努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推动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中的主导地位,切实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导作用,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 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不断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首先,坚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必然会产生反映不同利益主体需求的不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我们要正确面对这种趋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价值观念。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开放性,不断提高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才能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一方面要向历史与现实的不同文化敞开,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善于挖掘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学习借鉴国外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要关注新实践、新课题、新经验,进行新创造、新思考、新概括,不断汲取新的精神滋养,始终做到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增强自己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对现实生活的发言权,发挥对其他价值取向的统摄和引领作用。
再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主体,具有其他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主导性和影响力,是我们党引领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尊重差异绝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包容多样绝不是放弃主导。只有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思想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才能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群体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才能有效引导、带动较低层次的价值观念向较高层次转化,才能既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又在总体上保持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的协调与合作,使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地向前发展。

绵阳美文标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qq: 1041984160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